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数智财务 › 机构解读:《新基建下的企业数字化》专栏| 普华永道篇

机构解读:《新基建下的企业数字化》专栏| 普华永道篇

财资君
4 年前
数字赋能与技术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多领域广泛运用。此前,发改委发布“新基建”概念时明确指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在大力推进“新基建”的背景下,当前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最新进展?

本篇梳理了普华永道公司对新基建下的数字赋能与技术升级的研究,主要分享了新基建的趋势与5G内容,还有更多行业案例与区块链等技术的研究,请关注“财资知识云”小程序,点击思维课-数字战略查看完整内容。

新基建的五大趋势

都市圈和城市群将成为新基建的热点区域

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被视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所在,也将是新基建施展宏图的沃土。疫情反映出部分城市响应危机的敏捷性有待提升。随着要素领域改革的深化,超大特大城市户籍政策进一步放宽,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都市圈和城市群的人口流入有望持续增长,对新基建需求也更为旺盛。新基建将有效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加速城市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城市治理的精准化和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为城市提供新型综合解决方案。

新基建投融资模式更为市场化驱动及多元化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比重有所差异,除固定资产外,新基建还包括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对投资结构要求也不尽相同。除了财政资金、地方债和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资主体之外,应进一步扩大新基建投资主体,消除民间投资隐性障碍,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建融资模式创新已经向前迈出一步。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正式启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同时鼓励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优先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此项举措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基础设施REITs是国际通行的配置资产,也有很多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借鉴,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基础设施REITs,逐步构建规范合理的基础设施REITs审核、管理和风控体系,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借新基建红利科技企业有望迎来IPO潮

新基建带来新风口,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相关赛道更受投资人关注。创新型企业应把握机遇,积极挖掘新基建下的应用场景并使之落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70%;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接近98%,未来将有更多“瞪羚”、“独角兽”企业从其中诞生,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科创板的设立为高科技公司提供新的融资和退出渠道。创业板推出注册制,进一步提升市场包容性,助力不同成长阶段的优质创新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A股、港股和美股也各具优势。在新基建红利下,预计创新型企业有望掀起IPO风潮。

新基建将进一步赋能传统基建

除了5G基站、数据中心等即将建设或筹划中的新型基础设施外,在推动现有和新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方面,新基建也大有可为。新基建可以赋能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传统基建设施,为传统基建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效率及节约能效。与此同时,传统基建也有助于丰富新基建应用场景,建立从战略愿景到敏捷交付的闭环。所以普华永道认为,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可以双轮驱动,协同筹划,形成合力。

全面提升新基建风险管控为重中之重

创新具有风险性,新基建蕴含着跨领域的多重风险,投资者需谨慎规避风险,从战略角度审视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嵌入业务流程,提前设计风险分担机制,并辅以合理的退出机制。项目投资中的风险考量包括:

技术和数据风险

技术推动了变革,但所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包括数据安全风险、技术转让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等。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保护敏感数据对于科技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数据治理体系和完善数据管理标准,对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进行妥善保护。

运营风险

随着数字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规划、创新合同方式、增强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关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均增加了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风险。

税务风险

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税务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应善用这些政策组合,结合资本市场常见的投资交易模式,积极对项目运营、融资、投资与退出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基于现有税务优惠政策尽早筹划,从而尽量降低税务成本,合理规避风险。

法律风险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转让等带来的风险,尤其是涉及跨国融资以及贸易摩擦时,对投资谈判、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评估各种法律风险,尽量保护本方的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风险
新基建亟需具有跨界知识和工程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而人力资源的储备还明显不足。企业应重视人员能力建设,尤其是弥补企业在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合规、供应链等方面的技能缺口。

环境风险

新基建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整个项目周期都应将环保与绿色置于商业战略的核心位置。

新基建语境下,数字化转型三原则

在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清晰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全面、具备共识性的行动,应重点把握三个原则。

顶层推动、规划先行

新基建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未来应用场景存在较大想象空间。因此企业亟需深度洞察自身行业未来发展机遇,开展更具前瞻性的规划,利用新基建赋能企业转型。这个过程需要“一把手”积极推动,自上而下形成势能,为转型扫平阻碍。

持续投资、积淀人才

新基建对资金与人才队伍提出了全新要求。从传统项目的投资与运营角度,一次投资往往能产生持续的效应,对人员素质的需求相对固定。新基建与其催生的新项目具有技术迭代速度快、项目运维要求高、资源协调难度大等特点,要求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投资,并维持一支与新兴技术和前沿市场接轨的人才队伍。

数据共享、生态互联

新基建可以打造一个数据共享互通、产业融合互联的基础环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技术层面对共享互联的限制将被打破。企业间通过协作形成递增效应的真正壁垒在于管理层与决策层的转型。能够快速识别哪些数据可以共享,并协同上下游创造价值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新基建”的本质是在基础设施层面融入更多高科技数字化技术,建设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针对新基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拓展5G应用,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重要基础,5G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中国已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新基建的提出对提振通信投资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国政府连续发出新基建相关政策信号,是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新基建”的本质是在基础设施层面融入更多高科技数字化技术,建设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针对新基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拓展5G应用,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重要基础,5G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中国已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新基建的提出对提振通信投资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国政府连续发出新基建相关政策信号,是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5G领衔,赋能未来

新基建不仅具有传统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基础性等特征,还具有快速迭代、泛在连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安全至上等内在特点,而实现这些差异化特征的基础是通信基础建设——5G。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参与方,是实现通信行业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基建离不开5G。5G具有的超高速、超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高效能源利用的技术特征。通过深入挖掘5G核心技术,以及5G对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支撑作用,能够极大地促进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

  • 5G通过软件定义空口、切片、MEC等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与应用场景相匹配的定制化网络;
  • 5G连接与IT、业务、AI等协同能力的发展,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开放化能力;
  • 5G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能够提供服务各行各业的价值化数据;
  • 5G通过智能网络感知、资源智能编排及故障自愈等技术,能够为行业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
  • 5G核心技术将为各行各业提供定制化网络、开放化能力、价值化数据以及智能化服务;5G与各行各业融合,促进生产方式升级、生活品质提高以及社会治理提升,将带来社会发展新阶段。

5G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要实现这一前景确并非易事,实现5G的价值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新基建的提出为加大5G投资注入新动力,通信行业需要积极把握机遇,通过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来促进业务发展。

本篇主要分享了新基建的趋势与5G内容,还有更多行业案例与区块链等技术的研究,请关注“财资知识云”小程序,点击思维课-数字战略查看完整内容。

机构解读:《新基建下的企业数字化》专栏| 普华永道篇-财资数科

新基建
0

评论 (0)

取消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 直播回放 | 八讲八策、八大升级!《企业司库开年八讲》为您解析企业司库体系的建设路径、重点和趋势
  • 江苏银行杭州分行:以科创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 浙商银行:用数字金融助力天能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浙商银行:助力番缆集团财资服务与产业链升级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