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响铿锵账目清,收支两笔切合龙。”时至今日,绵延千年历史的算盘已被送进博物馆,取而代之的是以计算机应用为特征的电算化、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技术工具的持续进化,传统会计工作职能也在不断突破边界,从核算型财务向智慧型财务发展,正在奔向大规模人机协作的智能化未来。
在此背景下,财务如何乘势而上,以智能技术为发展利器,开拓财会领域的更多想象空间,真正站上企业价值创造和经营赋能的中心舞台?为此,《财资中国》专访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从财务智能化转型的方向出发,介绍了智能财务的理念内涵、体系构建、应用场景和落地方法论,擘画出一张清晰的智能财务发展蓝图。
探本溯源,挑战之中寻找机遇
新挑战:财务转型关键问题
一是法规制定。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对现行会计法的适用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大家希望能对类似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计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风险管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保密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规范。
二是标准建设。未来财务中大部分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都会以标准的形式出现,因此行业标准的建设和规则的制定必不可少。
三是流程变革。企业在财务转型过程中,需要以财务管理流程为主,向前追溯至业务流程,向后延伸至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完成业财税管一体化的流程变革。
四是知识管理。电算化时代处理对象主要是数据,是对数据的运算和处理;信息化时代除了对数据的处理之外,还要对信息进行深度处理;智能化阶段在对大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度处理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处理。因此,面向未来智能化阶段,有必要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人员头脑中的知识进行形式化、规范化和数字化的管理,并逐步实现知识的自动应用、自动学习和自动发现。
新世界:财务转型关键特征
一是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未来数字时代的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将高度融合,即业务信息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在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等环节的共享,以及在业务和财务的人员、流程、制度等方面的融合会显著提高。
二是管理会计的比重加强。财务工作将从当前以核算为主的工作向管理会计、战略财务为主的工作转型,并由此带来企业战略、信息系统、组织形态和人员知识结构的深刻改变。
三是财务组织高度共享化。企业财务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新型的共享管理模式,并在高度共享的基础上呈现管理流程的柔性化和自动化、财务岗位的虚拟化和碎片化、运营模式的外包化和众包化、共享平台的集成化和云端化等趋势。
四是信息系统智能化显著。财务系统会在频繁使用RPA等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深度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力度,财务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显著提高。
五是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由于人机协同系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需在熟悉财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企业管理、法律、税务、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了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在线审计等一系列新技能。
六是形成新生态财务系统。未来的财务信息系统将突破企业的边界,不仅有能力对上下游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深度利用,还会拓展到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对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监管机构等组织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和利用。
新方向:财务转型关键路径
刘勤表示,智能财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基于先进的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借助智能机器和人类财务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协同系统,通过人和机器的有机合作,完成企业日益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并在管理中不断模拟、扩大、延伸和部分替代人类财务专家的活动;智能财务是一种业务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管理会计活动全功能、全流程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智能财务不仅是财务流程中部分环节的自动化,也不仅是某个财务流程的整体优化和再造,而是财务管理模式,甚至是财务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它借助人机深度协同的方式来实现前所未有的新型财务管理功能。智能财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基于业财一体化的智能财务共享平台,这是智能财务的基础。架构于互联网和“财务云”之上的智能财务共享平台通过连接和共享,实现了对财务与业务的实时管理,颠覆了传统交易方式,再造了报销、报账流程,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初步一体化。
第二,基于商业智能的智能管理会计平台,这是智能财务的核心。商业智能拥有强大的建模能力、多维度的构架体系、专业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灵活的技术特点,与管理会计对信息平台的要求十分吻合。通过构建智能管理会计平台,企业可以获得贴合不同用户需求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数据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智能化支撑。
第三,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决策平台,这代表智能财务的深度发展。在此阶段,信息系统已不仅仅可以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加工和数据展现,还可以直接代替管理者进行智能决策,并达到快速准确的效果。
循序渐进,推动智能财务落地
构建智能财务基本架构
图1 智能财务架构
一是相关技术层级。
二是核心管理内容。
三是信息处理部件。
把握智能财务转型方法
一是明确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每个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动因有所不同,因此,转型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和预期目标也会存在差异。不同的目标会决定转型的不同技术路线和管理解决方案。
二是把握转型的核心要素。具体包括智能化应用场景的选择、相关智能技术的选择、相关智能产品的选型、流程和组织再造和运维管理的设计。刘勤特别强调了技术与场景适配的重要性:“每种技术犹如不同的兵器,形状不同,适宜的应用方式也不同,只有找对运用场景,才能最大化发挥优势。”
三是设计转型的核心流程。从本质上讲,财务智能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规划评估、应用设计、选型测试、转换运维和持续优化等环节才能有效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对转型过程必须仔细管理、精心策划。
四是选择转型的支撑技术。目前已进入实用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比较多,如财务机器人、专家知识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以及“大移云物区”等技术。对相关智能技术的选择,首先需要了解每一项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局限性,还需要了解每一项技术的成熟度。
另外,刘勤表示还需要关注转型给财务管理和组织带来的变化,尤其是要把控流程方面和技术应用阶段的风险。例如,在传统应用系统运营过程中,人为操作出现错误会有配套的问责机制,问题相对容易得到处理和解决;而如果是RPA机器人的运行中出现业务问题,就有可能是规模性的、连续性的和难以补救的。
笃行致远,加速智能财务要素融合
技术+场景,重构财务管理模式
图2 智能财务典型应用场景
二是专家系统(ES)。ES在财务领域的已知应用有:会计核算领域的票据智能稽核、记账凭证自动生成,财务报告领域的报告智能分析和报告自动生成系统,预算管理领域的预算专家系统,成本管理领域的成本智能控制系统,税务领域的税务专家系统,资金管理领域的基于规则的资金决策支持系统等。
三是人工神经网络(ANN)。ANN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不多见,主要见于:借助神经网络在预算管理中对市场价格进行预测,在税务管理中对发票的风险进行智能管理,在资金管理中对上下游企业的财务信用进行智能评估,以及决策支持中的破产预测等。
四是自然语言处理(NLP)。财务数据中存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使用NLP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效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有:表单的自动查询、财务数据检索、文本数据处理、成本数据识别、税务政策咨询、资金往来分析等。
五是模式识别。其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有:单据智能识别、财务信息频道的分析和设计、资产的智能分类与识别、税务发票验真、财务风险预警等。
六是大移云物区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有:会计处理流程的全程自动化、财务报告的移动应用、预算编制方案的自动生成、成本数据的智能处理、电子发票的综合应用、企业的战略信息管理、财务和业务风险识别、智能数据挖掘和钻取等。
刘勤补充道,鉴于企业环境和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发展和管理变革的渐进性,财务智能化转型难以一蹴而就,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经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渐进性路径。
人类+机器,重构财务工作方式
一是组织分工。即如何发挥机器和人类的各自优势。具体而言:机器适合快速的、精密的、有危险的、单调重复的、长期连续不断的、复杂的、高速运转的、环境恶劣的工作;人类适合对机器系统工作的指令安排和程序设计、监控、维修、机器维修保养,还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
二是效率提升。首先,人机协同需要有一个操作系统作为接口:它专为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自然交互、协作完成复杂业务而构建,同时为开发者设计研发人机协同智能应用提供全面支持;其次,打造易用、稳定、安全、开放、敏捷的端到端配套流程平台,是人机协作的重中之重;最后,需要关注协同过程中数据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率。
三是风险管控。这其中包括可用性风险、系统过载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技术架构不合理风险、投资回报率(ROI)达不到预期以及流程变动频繁等风险。还需充分考虑合规合法问题和对社会的影响,注意发展过程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信息技术的内在发展规律,并对每一项重要的变革进行伦理分析,确保智能财务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刘勤表示,在人机协同的模式之下,会计工作将产生分流:一部分工作将从传统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另一部分工作则服务于智能财务,并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兴财务职业:如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财务咨询师、财务数字化员工管理、财务流程管理、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财务团队领头羊CFO也将在新阶段迎来新使命,包括价值管理、战略洞察、流程优化、知识管理、新技术应用、品牌塑造、人才建设等。变革之下,财务人员必须重塑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主动用信息技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 一是基于前期良好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规划,并经过缜密的应用场景、实施路径、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选择;
- 二是基于细致的数字化产品和系统的选型;
- 三是管理层参与度高、资源投入充分、项目管理科学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