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华文化
区块链技术正被应用于版权保护领域。通过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对软件发行的每一份授权许可或者著作人对作品的版权进行记录和跟踪,使作者对自身的知识产权有更加强大的控制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激励创新。知识产权的“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被纳入国家“十三五”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中,这也是知识产权规划第一次进入国家的重点专项规划,体现了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知识产权问题也一直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领域的谈判焦点之一。
现状与痛点
按横向划分,知识产权产业可分为版权、商标、专利三个细分子行业。其中,版权的行业成熟度相对较高。而按纵向产业链划分,知识产权产业可分为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环节。其中,确权是行业发展的源头,用权是行业内涵最丰富的环节,维权环节与法律制定与执行力度息息相关。
目前,知识产权产业痛点较多,按纵向产业链划分,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
(1)确权耗时长,时效性差。
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注册,主要就是版权注册。理想条件下,这种注册不仅能精确地记录作品的原始所有权归属,还能记录所有涉及该作品的后续交易。
在中国,目前版权确权行业的效率在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提高了不少。较线下公司动辄几个月的时间不同,互联网确权服务公司基本能把时间控制在30个工作日内,一些网站还提供加急通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确权过程。总体来说,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加快了确权进程,但整体过程的时效性仍然较差。
在美国,尽管版权注册并不是必须进行的,但也确实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法律优势,特别是在出现诉讼相关的纠纷中。虽然正式注册证书的颁发需要几个月时间,但注册的法律效力是从正式提交申请的日期开始生效,所以相对而言,时效性在美国不是大问题。
(2)用权变现难,供需失衡。
目前,知识产权行业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供需无法匹配上。从新增版权登记量来看,2015年我国的版权登记量(包括作品、软件与质权)为164万件,年均复合增长达到18.7%,存量市场预计版权登记量最少在700万件左右。面对如此庞大且快速增长的版权供给,目前知识产权行业更应该考虑如何匹配供需,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对于文学作家、摄影师和词曲作者而言,自身作品缺乏有效的证明和保护方法,传统的版权证明方式依赖权威的第三方认证,使用时成本很高,造成了内容流通和变现的困难。实际上侵权者有充分的途径绕开或者根本无视这些传统第三方认证渠道,而作者们也无法有效限制和打击侵权者,极大地制约了作者们对自有作品的使用。
在新兴的数字版权时代,如何有效解决版权保护的问题,方便版权交易和推广,确实需要有突破性的方法。
(3)维权效率低,溯源困难。
从维权环节来看,追溯链条较长。
首先,界定侵权难度大,需要逐级查看授权说明才能最终确定侵权。特别是对于声音和图像这种数字内容而言,更容易引起所有权争议。这也是数字版权推广遇到的阻碍,因为很难分辨“原版”和“仿作”。
其次,维权追溯难,在确定侵权后,权利溯源难度较大。以音乐版权为例,词曲人拥有词曲的著作权,歌手拥有歌曲版权,此外还包括复制权、发行权、播放权、放映权等一系列的权利交叉在其中,权利归属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最后,我国历史上版权违法现象较严重,下载盗版音乐、不标注引用来源很普遍,而这种现象似乎也反过来使用户对以前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加宽容。
区块链改变
当法律在为了知识产权保护而努力做各种尝试时,从提升效率的角度来说,区块链技术也许能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1)确权:直接在区块链节点中声明所有权,理论上做到即时确权。
与传统模式相比,基于区块链的所有权确权有着独特的优势。
第一,注册过程几乎是即时的,并且收费也远比传统模式要低。
第二,区块链数据库的去中心化且加密安全性质,使作品不太容易遭受灾难性的损失或黑客攻击。
第三,作品的后续交易也会被实时记录,并且在网上可以被实时追踪到。
第四,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可以更广泛地宣示作者对作品拥有的所有权。
虽然目前很多区块链注册缺少传统模式注册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但是区块链注册已经可以作为传统注册方式的有效补充。一旦传统法律系统更好地接纳区块链注册,区块链记录就能够成为版权证明的强有力证据。
一个潜在的担忧在于,不同的区块链注册服务商使用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多重注册”的冲突。这可能会影响区块链注册的权威性,并影响部分作者的注册意愿。不过,这个问题并非难以解决。鉴于区块链注册提供的不可改变的时间戳,平台之间或者公司之间可以相互承认,所有权纠纷就不难解决。
(2)用权:点对点直接沟通,降低成本的同时加速供需匹配。
在明确权利主体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还能帮助需求方与权利人建立点对点的直接沟通,减少中间繁杂环节。与大数据相结合,将会加速供需匹配和权利流转速度,大大降低中间成本,一举解决变现难题,提升变现效率。
通过智能合约还可以加速版权收费和交易的执行效率,创建分账的合同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当一首歌中,A的贡献占25%,B的贡献占75%,一旦C用户听了这首歌,那么系统就会自动为A 和B 分账。利用区块链系统附带的数字密码货币,还可以便捷地实现小额实时支付。
(3)维权:权利归属清晰,快速定位侵权行为与侵权主体。
知识产权维权难的关键在于,确定侵权困难,权利主体难寻。而区块链技术能通过程序算法自动记录信息和规则,具有明确、清晰的权利归属,能在第一时间确认侵权,同时也能快速找到侵权主体。由于侵权记录被不可更改地保存下来,权利人主张权益的成本大大降低,无需效率低下的第三方参与仲裁,从而解决了知识产权产业链冗长杂乱的问题,维权道路通畅,极大地提高了维权效率。
而且,侵权记录在全网都有体现,侵权者的信用会受影响(可借助大数据进行信用评分),不利于其以后的其他交易。因此,在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体系下,失信者将越来越没有市场。传统市场中比较弱势的自然人、小微企业,将因为区块链所赋予的能力而实实在在地成为权利人。
本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区块链与大数据:打造智能经济》一书。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