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字化时代下,如何实现智慧产业链金融?

数字化时代下,如何实现智慧产业链金融?

财资君
4 年前

智慧供应链是指运用新兴技术使供应链管理达到可视化、可感知和可调节。

  • 可视化是指要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可视,并且能够监控到三流之间的互动匹配关系。
  • 可感知指的是,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快速捕捉到供应链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下一步行动发出信号和预警。
  • 可调节又被称为供应链的柔性,好的供应链架构设计应遵循结构化或模块化的设计原则,体系内部逻辑清晰,具备可拓展性。当客户的需求、市场条件等发生变化时,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进行响应和调整。
智慧供应链与金融科技
当前最重要的金融科技有五项:ABCD+I,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物联网(IoT)。这些技术是智慧供应链实现可视化、可感知和可调节的有力支撑,也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创造了场景。

1云计算是基础

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各种市场主体的数据化运营成本,方便云端平台收集聚合数据,这是大数据技术的前提。

2大数据技术是关键

在产业链金融场景中,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审核核心企业的资质和评估还款能力,从而提高放款融资的速度并达到供应链体系内的风险平衡。

3物联网技术是数据源的有益补充

例如,通过传感、导航、定位等技术方式,在仓储和货运环节控制交易过程,提高终端交易的真实性。通过物联网平台,打通资金融通、资源需求,实现现代物流与现代信息系统的高度融合,形成信息共享。

4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未来在产业链金融领域,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层分析,并加载传感器等物联网进一步丰富动态数据湖,定期自动更新客户画像,主动给优质客户提升授信额度。

5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嵌入

产业链金融需要多方合作,数据也来源于多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来搭建场景。利用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存储、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身份安全等特征,创造信任环境。
网络协同促使经济效率指数级提升
工业时代的企业,所遵从的基本是“泰勒制”的、线性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等)组织方式和流程。而智慧经济时代,企业将从单一产品和服务、单一生产关系和交易关系,升级为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网状体系,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由原来的线性串联向平台化的网络协同进化。平台模式依托繁荣的生态系统、开放的基础设施、数据化的生产要素和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流动,支撑了大规模协作的形成,成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引擎。在平台模式下,平台的规模与效率一般是成正比的,即平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在网络效应和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的驱动下。

平台具有网络效应

平台市场由交易的两边(或多边)组成,在交易一边中,存在同边网络效应。在交易双边间,存在跨边网络效应。所谓同边网络效应,是指平台市场一边的使用者越多,平台对该边使用者价值越大。所谓跨边网络效应,是指平台市场一边的使用者越多,平台对另一边使用者的价值越大。关于平台的网络效应,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作出了较好描述。该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随着网络使用者数量增加,网络价值呈指数级增加。因此,平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平台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甚至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

在平台设立初期,其固定资产投资、营销投资等投入很大;在平台运行期间,维护其正常运行的投入也比较大。但是,在平台进入成熟期后,每增加一个使用者,所支出的边际成本将逐渐减少,有时甚至接近于零。平台的这种特性,使平台规模越大越节约资源。如前所述,平台上交易双方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网络效应,即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具有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和自生长机制,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平台的用户数、交易额将如滚雪球般持续增长,从而出现强者愈强的局面。同样地,网络效应也具有负反馈机制,如果平台用户数量减少,低于某个临界点,平台的用户数、交易额将愈来愈少,最终导致平台的失败。随着新基础设施的崛起、数据资源的流动与释放、大规模网络协同体系的出现,平台模式消除了交易壁垒,释放了新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新的交易关系。
通过技术赋能,企业布局产业链金融,提升企业财资效能?各个行业企业如何创新模式,将产业链金融与交易场景融合,重塑企业竞争力?
《产业金融,网络协同》思维课将带你了解“产融结合+科技赋能”下,产业财资效能提升路径,以及6大行业、12家大型集团企业供应链金融案例实践。进入“财资知识云”小程序订阅会员即可学习100+“思维进阶课”数字化时代下,如何实现智慧产业链金融?-财资数科

猜你喜欢

  • 司库服务新定位:从资金管理走向价值创造
  • 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落地:如何构建境外司库体系?
  • 直播回放 | 八讲八策、八大升级!《企业司库开年八讲》为您解析企业司库体系的建设路径、重点和趋势
  • 重磅发布 | 《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数智化动能,共建中国式司库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