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交易银行 › 中银香港李海英:全球疫情下,跨境交易银行的发展研判

中银香港李海英:全球疫情下,跨境交易银行的发展研判

财资君
4 年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在疫情危机之后,随着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产业经济也将迎来更多机遇。公司银行如何运用新业务思维与新技术手段,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促进生态共赢?2020年12月18日,在西湖财资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财资中国承办的“1218财资生态节暨2020第八届中国财资年会”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银香港”)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李海英分享了中银香港特色区域性交易银行业务模式,以及未来跨境交易银行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中银香港李海英:全球疫情下,跨境交易银行的发展研判-财资数科

李海英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

交易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交易银行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外资银行,指的是银行根据企业客户的交易行为,围绕客户的日常交易环节、财务管理和运营特点,整合产品、优化流程,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综合性和立体化的一揽子金融方案。

从核心理念角度出发,交易银行是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从“提供单一同类产品”转变为“提供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从业务范围角度上看,相较于交易银行,跨境交易银行在业务范围上基本没有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更为复杂。因为一旦涉及跨境就不可避免会遇到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监管、外汇管理和税务合规等一系列问题。例如,企业在海外的日常经营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风险和困难:一是因不熟悉当地的外汇管理规定而遭到罚款,蒙受经济损失;二是因不知道反洗钱合规的要求,账户遭到冻结,延误交易达成;三是因不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错失业务机会等。

作为跨境交易银行服务的提供者,中银香港始终围绕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并利用银行的网络系统、产品和服务,协助客户完成包括收款、付款、贸易融资、跨境资金归集下拨、供应链融资等在内的各项业务,为企业的日常业务经营提供金融支持。

跨境交易银行:危后迎机,抓住机遇

2020年,受疫情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各个方面都受到冲击,比如国际贸易往来活跃度下降、资本流动减弱、全球产业链重塑、全球化趋势逆转、监管趋严等。在这一急剧变化且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跨境交易银行业务面对着诸多的挑战。

一是经营压力的增加。一方面,受到疫情中全球“大封锁”抗疫措施的影响,人流、物流受阻,导致跨境贸易和投资下滑;另一方面,“逆全球化”趋势突出、区域整合及产业链整合面临重塑,导致企业、银行收入大幅递减,经营压力倍增。

二是运营效率的提升。跨境业务连续性运行效率面临新考验,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响,跨境和线下活动有时会处于停滞状态,为了保障业务运营的连续性,银行和企业将部分业务线上化;另一方面受服务容量、疫情隔离措施和物理服务渠道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跨境交易银行业务的运营效率面临新的考验。

三是风控能力的增强。在疫情下,银行和企业业务线上化趋势明显,加上交易银行业务高频、量大的特点,都给系统的容量、承载能力、稳定性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而对科技敏捷度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四是法律合规的要求。监管呈现碎片化以及趋严态势。疫情之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使得跨境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疫情之下,各国监管的侧重点和掌握的程度也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规要求也出现明显的差异,给跨境交易银行业务带来较大的法律合规风险。

危机,即危险与机遇并存。李海英表示,困难总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机遇还是多于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五大方面(如图)。

中银香港李海英:全球疫情下,跨境交易银行的发展研判-财资数科
图 交易银行业务机遇

一是经济逐渐向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向好。例如,随着疫苗的成功研发和大规模的接种,疫情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世界经济将逐渐回归正常;中国也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重点区域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等政策机遇。

二是产业区域演变。跨境产业链重构,助力业务新突破。在一定时期内全球产业链将被重塑,由全球化向区域化演变,区域化将会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三是场景多元分化。催生新的业务场景和金融需求。疫情的蔓延出现了一些新模式,例如无接触式、线上化、智能化等方式,在各行业、各业务环节中均受到青睐,并逐渐应用到日常的消费、生活、办公以及金融场景中。

四是获客方式批量。疫情的全球蔓延造成了服务供给端和需求端均从原来的线上、线下模式迅速向线上模式倾斜,这也为交易银行尤其是银行批量化、线上化、自动化获客夯实了基础。

五是科技赋能业态。科技发展重塑跨境金融新业态,全球科技的创新应用,促进金融新业态不断涌现,也为传统交易银行业务带来革新动力。例如,在跨境贸易结算领域,数字货币的探索与发展将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体系,银行相应的跨境支付、跨境结算清算体系或将实现新突破。

未来银行:科技赋能,打造平台化服务

面对上述的挑战和机遇,中银香港基于多年来深耕跨境交易银行领域的经验和优势,对未来交易银行的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判研。

一是新科技赋能。例如API的应用,可以做到交易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响应,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的使用体验。新技术的应用将彻底改变传统交易银行现有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交易银行业务处理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好、更快、更方便的体验。

二是平台化整合。“企业要么平台化,要么被平台化。”李海英认为,打造平台的核心是海量的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银行不缺少数据,尤其是交易银行领域,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收付款数据、资金流、物流信息。但如何将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进而打造一个平台,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和关键课题。

三是开放化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交易银行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成标准化的接口,通过API等技术手段开放给市场、客户;或者按照行业或客户的垂直化整合要求,将现有的交易银行产品嵌入客户服务、流程以及平台中。例如,现在常提到的BaaS(banking as a service),BaaD(banking as a developer)将是未来交易银行探索的重要方向。

四是场景化服务。交易银行业务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其通过产品组合和一站式服务,渗透到各类客户的生产经营场景中,给客户提供便利。因此,通过深入了解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场景化方案,这也是未来跨境交易银行业务提升服务质效的方向之一。

五是区域化探索。交易银行作为为客户提供基础支付结算、跨境资金管理、贸易融资等服务的业务,在这个区域化特色的大框架下,应该也会迎来新的业务机会。以香港为例,其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中银香港根据客户需求,参考税务优惠的政策,着重打造客户的财资中心业务,协助企业在香港搭建全球资金管理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提效益、降成本、控风险的目标,收效良好。

总而言之,疫情带来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对于跨境交易银行业务来说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总体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未来,交易银行业务要把握数字化契机,以新技术为核心,打造开放的、平台式的、场景化的服务和产品,提升服务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区域化特色,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化服务,与企业共同成长。

 

 

 

跨境交易银行

猜你喜欢

  • 浙商银行:创新“池链融合”,推动长安跨越汽车制造转型升级
  • 浙商银行:助力大型企业,共绘金融新篇
  • 推进“四项新升级” 做好“五篇大文章”——浙商银行以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 江苏银行杭州分行:以科创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