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交易银行 › 数字货币来了,第三方支付面临冲击?金融、财务领域影响几何

数字货币来了,第三方支付面临冲击?金融、财务领域影响几何

财资君
5 年前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真的要来了。

10月8日,深圳官方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

这是我国数字货币在国内的首次公开大范围测试,意味着数字货币再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被视为数字货币落地的标志信号。

数字货币是什么?在各国的发展布局如何?数字货币将如何与已无处不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处”和竞争?它的发展与运营,将给金融、财务领域带来哪些影响?

什么是数字货币?

说到数字货币,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比特币、天秤币等虚拟货币。本文所述的数字货币,主要是围绕央行发行的数字化货币,也就是法定数字货币进行展开。

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名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指的是数字货币,EP指的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它的功能属性与纸钞一样,但在支付方式上,将由现有的货币变为数字,且无需网络支持便可实现,更加便捷、高效和低成本。

对于数字货币使用场景,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描述:“未来,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从定义来看,根据官方表述,DCEP注重的是替代M0(即流通中的现金)。这意味着本次推出的数字货币体系并不是对现有货币系统的颠覆,而是一种补充。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一方面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各国央行抢占布局先机

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重要驱动力和新的增长点,数字货币备受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推进对数字货币的探索和研究(表1),希望通过发行数字货币,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更高要求。

数字货币来了,第三方支付面临冲击?金融、财务领域影响几何-财资数科

表1 部分国家布局数字货币情况

注:截至2020年9月

目前,在全球对数字货币的布局和研究中,我国相较而言是走在前列的(表2)。我国央行从2014年就推动研发数字货币,目前数字货币已经在深圳、苏州、成都和北京的卫星城雄安这四个城市进行内部试点,而此次深圳联合我国央行派发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更是拉开了大范围公开测试的序幕。

数字货币来了,第三方支付面临冲击?金融、财务领域影响几何-财资数科

表2 我国数字货币的发展概况

不过,随着我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推进不断加速,原本并不支持发展数字货币的美国,近期已紧急采取行动,开始布局数字货币。

据悉,10月9日美联储已经带领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银行、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6大央行,共同发布了题为《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与核心特征》的报告。

涵盖33国的这7大央行已经对数字货币进行了规划,并声称将为数字化货币制定规则及秩序。

与第三方支付形成竞争?

数字货币的到来,还将引发一大热议:是否对第三方支付格局产生冲击?

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必然的。数字货币和微信支付、支付宝,都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呈现方式,但二者又存在一定区别(表3)。

从法律效力来看,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它们的效力不同。具体来说,机构或个人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付款,在法律上没有问题。但拒绝用户使用现金或数字货币付款就是违法的。

从货币层次来看,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对应的是M0(流通中的现金),是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无息负债,不需要通过银行账户即可实现价值转移;而支付宝、微信这样的移动支付工具,由于其本质上仍是基于银行账户,在货币性质上属于M1(M0+活期存款)。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使用DCEP用户交易数据只有我国央行知道,相对保密;但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用户支付和交易信息被企业获取。从这个意义上看,DECP的安全性更高。

另外,央行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的信用背书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的背书主体是国家信用,而类似微信与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的背书主体是企业/商业银行。

数字货币来了,第三方支付面临冲击?金融、财务领域影响几何-财资数科

表3 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的区别

对金融、财务领域的改变猜想

我国央行表示数字人民币最开始是现金(M0)替代,但随着新兴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金融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长远来看,我国数字货币将可能在金融、财务领域引发变革。

一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贸易支付结算体系重塑提供有利条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使用,将会提升跨境结算的速度与安全性。倘若人民币能够被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势法币国家接受,数字货币将降低交易成本,最终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方面,我国可以利用先发优势创立新的全球结算体系,对现有的货币结算网络SWIFT造成冲击,从而可能逐渐摆脱对SWIFT支付系统的长期依赖的局面。

二是为财务人员工作转型提供可能。数字货币支付方式可以防止携带现金的风险,同时,支付工具的数字化、会计处理自动化等逐渐成为趋势,还可以减轻财会人员支取、清点、保管、支付等工作压力,财会人员的工作逐渐从基础操作向决策管理转型。

数字货币

猜你喜欢

  • 浙商银行:创新“池链融合”,推动长安跨越汽车制造转型升级
  • 浙商银行:助力大型企业,共绘金融新篇
  • 推进“四项新升级” 做好“五篇大文章”——浙商银行以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 江苏银行杭州分行:以科创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