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TOP访谈 › 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陈文辉:开放银行迎来缤纷新世界

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陈文辉:开放银行迎来缤纷新世界

财资君
6 年前

开放银行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正加速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发展。但是关于开放银行对现有银行的业务、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一趋势转化为自身优势,各方仍存在一定困惑。

《财资中国》专访了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陈文辉(Albert Chan),请他分享对开放银行的新理解和研究,探究了开放银行为何能够百花齐放,解析了未来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服务模式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开放银行的优势,从而促进银行更为敏捷,并能创造更多客户价值。

Treasury China:您对开放银行的理解?以及数字化时代下,哪些因素促使开放银行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

陈文辉:开放银行指利用开放的技术标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或API),实现银行与第三方服务商(Third Party Service Provider)的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客户体验的平台化模式。

开放银行概念起源于英国,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银行创新业务。2015年,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银行纷纷成立,中国传统银行业受到一定冲击。新旧服务模式的交替催生了中国的开放银行业务模式。传统银行纷纷开始转型,旨在创建一个更加综合、创新且具有竞争力的银行和支付系统。

当前,开发银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科技的推动。互联网时代,本身就追求开放式、无边界、融合化。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浪潮都推动着银行业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促进商业银行向开放式、场景化、生态化的开放银行业务模式转型发展。商业银行纷纷抓住机遇,融入新的时代发展浪潮。

二是监管规则的改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巨头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在监管机制下获得了银行牌照,有利于他们从非金融服务场景切入金融服务,也进一步刺激传统银行服务模式的改变;另一方面,我国央行正加紧出台开放银行指导意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强化开放银行的合规与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开放银行健康发展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支持。

三是客户需求的演变。客户需求正在不断地变化,这是驱动开发银行业务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千禧时代的银行客户与前几代不同。根据埃森哲201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超过50%的客户将使用支付启动服务提供商(PISP)产品,预计到2020年,三分之一的借记卡支付和十分之一的信用卡支付将转移到PISP。年青一代的银行客户需要快速易得、个性化和价格合理的安全数字服务。

四是业务模式的创新。在场景资源方面,开放银行的思维模式是主动参与、多方协作的平台化业务模式,银行以标准的方式开放自己的API接口,对于快速占领各类线上场景以及主要经营区域的线下场景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合作方面,国际经验表明,开放银行的发展会催生大量初创科技公司,但掌握核心创新技术的只是少数。先行开放的银行在与外部科技公司的合作上会抢占先机。在客户和数据方面,开放银行就可以进入互联网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入到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生产经营等场景中,更好地获取客户,且通过获取场景端的数据,深度了解客户需求,增强用户黏性。

Treasury China:在开放银行服务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银行与金融机构如何包容开放银行这一新的业务模式?

陈文辉:开放银行作为转型的尝试模式,需要从银行内部的积累与改变着手,整个银行业将迎来更多变革与可能性,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一是强化协同生态能力。开放银行增强了跨界合作,促进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生态方协同发展可能。只有多方协同合作,才能贯通业务链条、资金联系和信息链条,提升服务实体客户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只有拥有坚实的技术实力,才能为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是增强场景构建能力。开放银行生态场景更加丰富,客户群体更加多样,业务环境更加复杂。与此同时,风险管理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银行要从系统建设、业务模式、流程管理、数据等方面强化管理,降低风险管控成本。

打造并包容开放银行这一创新业务模式,既要有完善的底层基础设施,提供适配的组织保障,也要有完善的顶层设计,谋划全局,提供坚实的技术架构支撑。即从组织架构、自身平台建设、科技平台建设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共同发力。

一是重塑组织架构。对于开放银行转型而言,有效融合了新技术、新理念,原有的业务模式得以重塑,打造出了银行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全新应用场景。那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对原有组织进行调整,重新界定责任,从而符合新产品、新业务场景的服务模式,更迅速、敏捷地响应客户需求。

二是银行自身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建设内部开放平台。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服务组合、创新,渠道协同及精细化营销等领域提供支撑;并在内部平台运营中积累数据和经验,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银行建立第三方生态系统,将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从而迅速打造个性化银行服务,培养客户忠诚度,开创新的收入来源并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

三是科技平台的搭建。科技平台是开放银行的基础。开放银行建设离不开对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都需要密切关注和应用。不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度,也会影响银行科技创新的技术路径选择。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以自身系统研发与集成为核心,融合外部技术与设备;或是以开放的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在共赢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四是强化数据治理和管理。数据是开放银行模式的关键要素。我国监管部门也推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从质量优化到价值挖掘,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已经迎来新机遇。从开放银行的角度出发,需要解决:首先是掌握大量数据,尤其是在传统结构化数据之外,增加非结构性数据管理;其次是进行数据管理和治理,在大数据的“库存”中把无效数据、低效数据去除,增强数据质量、加强治理;最后是发挥数据价值,包括数字化、安全、改善管理、业务层面、外部合作等。

★开放银行是如何赋能银行,从而打造出活力银行的?请查看《财资中国》杂志2019年10月刊。

开放银行
0

评论 (0)

取消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 【对话】前程无忧首席财务官张丹:财务数智化转型实践
  • 【对话】毕马威张庆杰:中国制造业聚焦高质量“走出去”,制胜全球化新时代
  • 【对话】三井住友郑永强:以数据治理升级保险服务,提升保险价值
  • 【对话】朝云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钟胥易:数字化战略下的财务转型与外汇管理
  •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