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的运营发展。蒙牛集团作为一家乳制品龙头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产业进行升级,对财务战略进行重塑;通过智能化创新,助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从探路者到引路者的跨越,成为新时代智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范。

文/董兴荣 李菲
近期,由高顿财税学院主办的财务智能共享高峰论坛期间,《财资中国》受邀出席,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监李秀丽在接受其专访时介绍了蒙牛集团数字化转型助力业务发展的实践,剖析了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为新时代智能典范的进阶路径。
数字化转型,成为价值的放大者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爆炸式发展的必然手段。
在李秀丽看来,基于数字化转型,未来企业将会被分成三大类型:价值提供者、价值整合者和价值放大者。价值提供者是最基础的一种,即直接使用资源创造价值;价值整合者则是通过推动社会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间接创造价值;价值放大者处于最上层,这类企业是通过自有平台撬动大量社会资源,从而大幅创造价值。

▲图 未来企业的类型
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龙头企业,有着极长的产业链,生产加工等各环节流程复杂,所需分析的数据众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近年来,蒙牛集团实施了SAP的ERP、CRM,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产品质量信息化;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打破了产业链上的信息孤岛状态;同时还搭建BI平台和商业智能分析体系,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洞察等。
在一系列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作为集团管理的生命线,财务管理的创新转型是集团数字化转型制胜的关键。蒙牛集团为实现高目标业务,率先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与其财务组织的形成及战略紧密相关。李秀丽表示,蒙牛集团对于财务组织的整体定位是三位一体的支柱化结构,即专业支柱——战略财务、支持支柱——运营财务、高效支柱——共享财务。由共享中心开道,把大量重复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规模化、高效化运作,促进业务财务、核算财务的权责分离,真正让业务财务走近业务,为业务发展及战略提供支持。
蒙牛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是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典范。在数字化的创新下,蒙牛集团不断实现了质量管控、制造优化、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飞跃式发展。蒙牛集团运用自身平台撬动社会资源,创造价值,树立世界品牌。显而易见,在价值分层上,蒙牛集团属于价值放大者。
从探索者到引领者的进阶
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于2015年11月成功上线投入运营。其具有明确的四大定位:人才中心、数据中心、知识中心、服务中心。基于集团国际化、数字化、生态圈建设的发展战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多方位赋能,包括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形成可复制的支撑国际化业务扩展的团队组织,与生态圈的合作伙伴共享交易数据,实现高效共赢。作为中国乳业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建设筹备到运营管理,从一个探索者成为乳业乃至整个财务行业的引领者,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路径,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建设的先进性
1.实现一步建成、全业务流程同步模式。根据蒙牛集团的业务特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步建成为全业务模块、全流程同步完成财务核算和资金结算的共享中心,采购到付款、销售到收款、资产核算、成本费用、总账到报表、档案等业务循环同步实现共享。
2.采取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策略。对财务的全部环节进行设计,根据每个环节的规范度陆续纳入共享。李秀丽强调:“是采取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的方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3.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创新支持。蒙牛集团的管理机制相对先进,有健全的SAP系统、预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金系统等。通过设计和实施财务共享综合平台使系统全部连接、全面打通,让数据无缝流转与对接,真正实现了全景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的智能化
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质量管理、流程优化、服务绩效评价“铁三角”的循环运营机制(如图2),整体优化运营,提升客户满意度。

▲图 “铁三角”的循环运营机制
1.质量方面,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基础,已经实现一定程度的稽核自动化。
2.流程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作业流程模式,并运用RPA等工具来提升效率;同时,还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工具,内部设置智能化创新奖励机制。
3.绩效方面,通过系统设置实现智能化的绩效管理并持续优化。
创新的人本管理
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创造价值。
1.人才培养方面,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赋予培养集团财务人才的重任,需要向运营财务、战略财务等输出专业人才,因此在人才的选、用、育、留方面有一整套精细化的管理体系。
2.员工晋升方面,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搭建了职业发展的专业晋升通道,每年一评,助力员工的职业发展。
3.团队文化方面,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了包括舞蹈、书法、体育运动等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社团,让员工在团队中提升专业的同时也能拓展才艺。李秀丽表示:“要让组织有文化气息,让员工在特定的体系下,能够有所希冀。”
技术如何赋能财务共享智能化?全文请订阅《财资中国》杂志2019年6月刊查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