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顺意
刊于《财资中国|财富风尚》2018年5月刊,有删减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已成为全球新兴药品市场的重要代表。未来十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以符合年增长率22%的速度增长,并有望于202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可见,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医药行业将平稳增长,抗周期性特征较明显。
医药产业链全景视图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随着“医改”的推进,各类政策密集出台,新版GMP认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两票制”、药品与耗材集中采购机制等政策陆续出台,涉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支付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速推进行业整合并向国际接轨,重塑了医药产业格局。
医药行业的全产业链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原材料企业—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医院/诊所/药店—消费用户。
纵观我国医药工业近10年产值,增速于2011年达到顶峰,同比增长26.51%。此后增速换挡,2015年降至11%。2016年,医药工业产值增速下行势头逆转,同比增长维持在11%,达31749.56亿元。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位居工业全行业前列,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3.3%。2017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产值16113亿元,同比增长11%,总体来看医药工业呈现出L形增长态势。
如果说医药工业更多地受规模和技术的影响,那么,医药商业的发展则更多地受到政策的干扰,招标、二次议价、药房托管、两票制、营改增等,都极大地影响着医药流通环节的生态。由于各地市场环境的差异,导致医药商业的发展的差别也很大。此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医药商业的冲击也非常大,很多新的商业模式诞生了,很多行业外的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和顺丰快递等都先后涉足医药商业领域,为此增加很大的变数,使得医药商业的前景似乎比工业更难预测。
医药产业链财资管理特点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随着“医改”逐步推进,医药行业迎来洗牌阶段,各大企业纷纷开展全国性布局,财资管理面临重大挑战。医药产业链的财资管理特点可以从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来分析。
上游:医药制造企业存货多,货币资金规模大。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来说,由于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多为仿制药,原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原材料对产业链的影响比较大。以中药制造业为例,一般情况下,中成药和保健品生产企业本身不拥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大部分依赖外购中药材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而市场的中药材价格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很大,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中药材的产量就会面临减产甚至绝收,这必然会提高中药材的采购价格。
此外,由于近年来农业用地减少、野生药材稀缺、化肥和种子提价使种植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中药成本增加。中药材种植成本的变化会对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产生影响,使企业的资金不足及沉淀,进而使企业的利润水平受到波及。如何加强存货管理,提高管理成效,成为医药企业不断探讨的课题。
医药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给予下游流通企业账期短,资金回笼较快,货币资金规模大,但持有过多的货币资金,增加了机会成本,降低了盈利能力。因此,医药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发展情况和业务特点,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有效利用多余的闲置资金,既能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流动性需求,又能将收益最大化。
中游: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规模占比大。从现金流来看,医药流通企业经营获现能力普遍较好,随着营收规模的不断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入也实现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下游公立医院客户回款时间较长且部分客户经常年底进行结算,导致医药批发企业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且上半年经营获现能力普通低于下半年等现象,也对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医药零售企业由于直接面向下游终端客户,只有医保支付的部分存在一定账期且相对较短,所有医药零售企业整体获现能力要明显优于医药批发企业。整个医药流通行业对存货规模要求较高,随着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和收入规模的不断增长,存货也相应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
下游:医院、诊所、药店等延缓现金流出,控制财务成本。在医药产业链各参与主体中,医院自身通常不存在供应链融资需求。但在“两票制”改革的影响下,医院药房将成为监管重点之一,会进一步增加医院对于医药采购的支出负担,医院希望充分发挥其在医药行业终端的优势地位,延缓现金流出,控制财务成本。
『……全文可订阅本期杂志浏览,下期您将看到《产业链财资效能分析——医药制造业》。加财资君微信treasury-westlake,进微信群与行业大咖交流。』
《财资中国|财富风尚》2018年5月刊新上市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