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肯锡指出,在中国企业出海的区域走向上,有四大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2018年以来,东南亚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金额最多的区域;凭借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年轻化的人口,东南亚在容纳中国传统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成为跨境电商、移动游戏等文娱消费企业积极抢滩的市场。
趋势二:中国企业持续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产能与技术。中国持续输出基础设施、高端制造及科技创新的成熟经验,与多个中东国家保持深度合作。中东以高经济发展水平、优良的营商环境及经济转型政策等因素,吸引中国企业。例如,多国发布经济多元化计划,以推动转口贸易、新能源、数字经济、旅游业、金融业等非石油经济,海合会6国经济自由度平均水平高于全球、东盟和拉美地区。
趋势三:以新能源为首的高端产业持续涌入欧洲市场。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营商环境完备,2021年至2030年欧洲“数字十年”和“绿色协议”两大战略更是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契机。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出口的第一大区域。
趋势四:市场形态较为初级但迅速发展的非洲蕴藏巨大机遇。一方面,当前非洲的消费能力和市场形态类似于20年前的中国,工业基础则更初级;另一方面,持续追赶的经济、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正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基础设施、矿业发展、能源、电信技术等。
地方企业出海概况
《长三角创新样本全球化发展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上市企业全球化表现出色。近30%的长三角上市企业2021年至2023年的平均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占比高,是长三角地区企业普遍拥有较高的海外收入占比的重要原因。同时,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基因也是形成全球化地区特征的原因之一。以浙江为例,一方面,2024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33262.2亿元,同比增长10.0%,占浙江出口的85.2%,出口实绩民营企业首次突破10万家。另一方面,2024年浙江民营企业备案境外企业1848家,占比98.3%;对外投资备案额176.7亿美元,占比98.2%。如海亮集团与132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万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等业务关系,先后在越南、泰国、美国、印尼等13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与收购生产基地。
在珠三角区域,政策密集发力。2024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旨在通过重点推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扩量提质和互联互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升广东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打造形成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区域。
2025年3月,广州公布了《广州市推动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2025—2027年)》,提出“4个突破”“4个发力”“3个支撑”举措,支持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供应链服务业等领域,从政策加力、平台赋能、服务升级等方面,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提供全面保障。4月14日,东莞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工作方案》提出四大类重点举措,计划到2027年,力争使“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30%。4月15日,《中山市稳外贸促增长若干措施》印发,明确至2025年底前将通过百场供需对接、数字化赋能等创新手段,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快拓展国内外市场,并将落实“粤贸全球”举措,推动3000家次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新建2个海外展贸中心,促进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4月18日,深圳发布支持企业线下线上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鼓励扩大重点商品进口规模、支持跨境电商打造自有品牌、促进跨境电商阳光化合规发展、支持跨境电商境内物流仓储、鼓励企业承接境外建设工程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加大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力度、增强企业综合服务保障机制等十大举措“力挺”外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