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智联、数字引领、技术驱动下,各行各业正在加快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向数字化建设转型。一方面,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不断重构行业价值链和企业商业模式。在竞争法则之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思考如何通过业财一体化支持企业发展、辅助管理决策,进而推动企业价值创造。
万物智联、数字引领、技术驱动下,各行各业正在加快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向数字化建设转型。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不断重构行业价值链和企业商业模式,在竞争法则之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国务院国资委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印发了《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以及《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企业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将财务和业务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顶层规划,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迭代加速,财务管理呈现出“战略决策支持、核算共享服务与业务落地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财务管理专业化、财务核算集中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趋势。其中,业财一体化是指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信息的无缝衔接和流程的自动运转,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
业财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打破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之间的壁垒,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连接和整合,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数据重复录入和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能够更加精细地管理企业的成本和资金流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张能鲲表示,企业在推进业财一体化之前,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企业要遵循从应用路径到顶层战略规划的实施逻辑。在顶层战略规划之前,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做好应用路径的设计,然后借助“先行先试”的方法固化路径,为顶层的模拟决策做好前期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此外,企业还要考虑未来的拓展空间,在建设初期就预留好接口,做好系统反复迭代的思想准备,以此为基础推动业财一体化的落地实施。
流程设计,打通业财融合应用路径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财务管理升级的战略目标下,业财一体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财务系统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企业所有经营性数据,有效输出专项或全面性的分析报告,通过积累的数据模拟未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结合企业的核心优势,通过管理会计模型对企业发展进行前瞻性预测,从而更加精准地支撑企业决策。
对此,张能鲲认为,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方式,进行业财一体化的流程设计。首先是业务一体化,通过业务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实现业务层面的线上线下打通和前中后台打通,一体化的业务管控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职责的趋同和协同,以及经营管理的精细化;其次是财务一体化,通过财务集中化管控实现降本增效,重要标志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落地;最后是系统完成业财一体化,重要标志是数据中台的建设完成和良好运转生态的形成。这一过程中,针对企业业财一体化,关键在于外部科技赋能之下企业资源禀赋带来的个性化引导,基于核心商业模式的优化,企业自己内生式摸索形成核心竞争力。
业务一体化:以技术创新促进供应链协同
在业务一体化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对企业内部的营销、质量、生产、人力、行政等各个相关部门进行模块化协同,推动企业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按照市场最优方式进行改造,同时通过集成一体化模式,实现生态协同,解决企业与企业集群之间的落地问题。从管理流程、核心流程、支撑流程来看,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的价值链集成,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协同,将生产、采购、仓储、运输系统集成到供应链体系中,完成全渠道的销售体系一体化作业。在各个环节实现优化与赋能之后,企业可以推动产供销、研发和物流等系统的集成,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以数字化底层为基础的 “四流一致”(合同流、发票流、资金流、业务流),提升发展效率。
在数字化赋能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线上与线下创新两条路线,实现进化与分化。一方面,数字技术提供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的各类工具,通过不断升级迭代技术,沿着客户线上的社交平台、消费平台等数字化轨迹,借助底层逻辑对个性化信息进行系统性的处理并集成,提取个性化的消费和产品需求信息,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推动精准投放、赋能品牌,使得企业在未来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实现进化。另一方面,企业根据消费市场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创造相对应的新产品,使得整个业务链条和运营模式的个性化大大加强,培育与传统企业不同的获客方式,实现业态分化。
通过AI、云技术、大数据、RPA、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业务标准化。在此基础上,企业将财务工作融合进业务管理的过程中,形成无形的财务支持有形的业务,并在不断迭代中持续创造价值,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财务一体化:以职能变革实现集成共享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升级,随着财务职能的模块化分解和集成化融合,企业逐渐形成了“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以替代视角单一、信息反馈滞后等无法为公司经营决策做出有效支撑的传统财务系统。其中,战略财务主要负责政策制定、决策支持、管控体系化、战略服务,支撑财务职能高效运行。共享财务是标准输出的中心,负责同质化基础业务标准化服务,承接战略与经营管理计划。业务财务负责全企业价值链业务支持,包括量化管理、预测模型、业财融合等方面的工作,承接业务落地并创造企业发展的价值。
作为共享财务的重要载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主要分为执行、监督和服务支持。具体来说,包括协助建立、执行及修订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和相关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与规范会计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定操作手册;组织会计集中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预算执行、共享范围财务监督及资金安全检查;负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与日常管理等;会计档案整理、装订、保管以及政策、文件资料的收集、汇编工作;对外报送和外部检查。内部和企业外部财务审计、税务等各类专项检查工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会计核算集中化、标准化的作业工厂,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升业财数据标准的规范性与财务管控能力,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释放更多的财务资源以投入到更有附加值的管理会计工作中,为业务型财务和战略型财务功能的实现,奠定组织架构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和数据支撑保障。
业财一体化:以中台建设发掘数据价值
从数据文件、数据仓库,到数据平台,最后到数据中台,数据中台的出现,代表着数字化转型正从流程优先转为数据优先。数据中台是一套能够持续“让企业的数据快速用起来”的机制,也是一种战略选择和组织形式。在闭环应用方面,数据中台推进了业务、数据、资产、服务4个层面的转化循环及优化迭代,并在迭代过程中实现服务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解决了相对稳定的数据模型和快速迭代的数据场景之间开发效率不高和管理不透明的问题。
数据中台在夯实数据基础、发掘数据价值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具有4项核心特征,分别是数据实现沉淀集成、数据完成加工接口、数据实现闭环式的可视化、数据具有量化价值变现能力。这4项核心特征支撑了业财一体化的落地。
一是数据沉淀集成。解决标签体系、质量跟踪体系、合规防控系统、数据整合系统、集成优化系统的建设问题。
二是提纯加工接口。解决形成标准化闭环、推动数据可加工、实现接口标准化、数据运营系统化、分级分类授权化、数据复用共享化的建设问题。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离线开发中心的建设,这对数据接口和标准化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离线开发中心主要解决一站式离线批量计算集成环境改善问题,通过离线数据交换打破“信息孤岛”,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在离线作业方面,中台建设通过不断降低开发难度和技术门槛,确保开发过程和结果的安全、稳定。在底层平台和计算引擎方面,中台建设通过可视化图形界面操作,快速构建开发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统一调度,可以减少开发工作量,从而快速构建复杂的开发任务。
三是闭环服务可视。解决数据服务可视化、数据开发平台化、智能服务系统化、数据分析闭环化、数据呈现完整化、数据能力穿透化的建设问题。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实时开发中心的建设。实时开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站式流式计算处理平台,通过实时开发,解决业务场景对数据加工的时效性问题,并推动可视化的实时作业开发落地。
四是量化价值变现。解决数据系统性量化、数据跨部门流转、业务价值数据化、数据量化平台化、数据预测体系化、业务通路流程化、数据价值标准化、数据场可变现的建设问题。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算法开发中心、资产管理平台及标签中心的建设。针对算法开发中心,提出数据量化解决方案,并建设一站式企业级机器学习平台,通过算法开发中心建设,增强处理和分析各类数据的量化能力。针对企业资产管理平台及标签中心,建设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平台,关键在于通过建设数据资产门户,实现数据资产可见化、可量化。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资产门户展现企业的整体数据资产信息,多角度统计数据资产数量及其与业务的相互关系,实现财务量化对资产管控的赋能。通过资产管理,建设数据质量管控体系,提升数据的可用性。通过服务管理平台,打通数据应用“最后一公里”,借助标签或算法进行封装和透出,灵活地满足上层应用的需求,进而为业务赋能。
数据中台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能力,按照“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防范”原则,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流程的数据监控和管理。事前对进入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进行全方位、检查、诊断和探索;事中对进入大数据平台的增量数据进行全链路的数据治理和完善,分层、分步骤地检查、核对,针对性地进行数据监测和预警;事后对数据结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核对。
价值升维,推动财务管理提质增效
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财务管理升级等方面,业财一体化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数字神经网络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中枢,实现了数据融合、信息融合、知识融合和智慧融合,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标准化与模块化,以此实现敏捷智能的核算报告体系。建立业财融合、标准规范、完整可靠、促进发展的核算报告体系,统一行业会计数据标准,逐步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报表编制自动化;严格执行准则,依法依规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深度挖掘财务数据资源,提升会计数据治理能力,为支持决策、支撑业务提供更为及时、精准、充分的会计信息。
二是安全性与体系化,以此实现安全稳健的资金管理体系。建立涵盖银行账户、资金进出、融资统筹、资金预算、资金存放、票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资金管理体系,实现资金使用高效顺畅、资金信息动态反映、资金业务全面受控,积极拓展风险智能预警、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保证资金安全和防范腐败风险。
三是顶层化与综合性,以此解决权责清晰的资产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面、治理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加快资产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全面提升资产运营管理的合规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四是科学化和协同性,以此实现全面集约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编制科学、执行有力、控制有效、考核有据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引导资源向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流动,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五是科技性与精益化,以此实现精益协同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建立涵盖全员、全要素、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费用管控体系,增强成本意识,积极推进目标成本管理,细化成本费用定额标准,加强对标管理,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动因分析,强化考核评价,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六是协同性与外部性,以此落实依法合规的税务管理体系。开展财税政策常态化研究和管理,建立健全税务核算体系,合理设计税务核算流程,不断提高税收遵从度;搭建税收风险管理框架,有效防范财税相关风险;实现发票管理一体化、税务核算体系化、税务申报数字化、风险防控智能化。
七是监管化和一体化,以此打通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加强行业审计资源和项目统筹,大力开展研究型审计,持续提升审计质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审计工作向揭示机制性缺陷、识别系统性风险、发现效率效益改善空间转变,实现“治已病”和“防未病”的双重实效。
通过数字化赋能,业财一体化模式使得财务工作从传统的财务记账、财务报告模式,转型为由数据驱动各项财务功能的模式。同时,企业基于数字化治理组织和决策体系,推动数字化规范体系的形成,助力业务模式转型、财务管理转型、市场业务运营、快速进行决策、数据中心打造,最终实现流程和数据同源。借助数字特征,业务团队快速拓展企业的业务,财务团队通过实时、直观的业务数据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测、量化,并提供针对顶层格局和战略角度的意见,使得企业可以及时调整战略、应对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如果说拥抱数字化是时代的需要,那么业财一体化发展就是企业管理数字化不断演讲的结果。企业通过财务数字化,有效实现业务优化、标准化,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快速量化并建模,预测业务可行性,实现商业模式的优化迭代。一方面,通过业财一体化,业务驱动财务不断智能化,使得企业财务从传统核算不断向“大管家”、业务合作伙伴、战略赋能者的职责演进;另一方面,通过业财一体化,智能财务不断向纵深发展,提升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质量。
企业的业财一体化融合过程,是“大智移云物区”科技赋能持续应用的过程,也是从弱智能的插件和程序等组合应用到强智能的算法和接口等集成应用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迭代的问题,不断将财务功能以“无形的财务”融合进“有形的业务”,按照顶层设计框架目标,将财务统计和基础分析功能融合进企业前端业务系统中,将财务分析和预警合规功能融合进企业战略落地管控中,实现业务实施之前的模拟预测确定可行性、业务执行过程的数据实时对比和管控纠偏以及业务执行结果的效果、效率对比呈现。在全过程执行中,财务模型按照标准化模块的优化实现财务管理分析、预警结果快速反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