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兴荣 丁梅琴
引言:为了抵御外部风险、实现逆周期增长,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和配置框架,为战略规划实施和打造竞争优势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为了防止金融错配现象的发生,企业有必要以司库系统升级为手段,做到资金存量与资金流量的兼顾、资金效率与财务风险的统筹以及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充分发掘和发挥司库体系的资金管理、资金配置以及价值创造功能。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数字经济与下行压力对冲,这恰恰也是检验企业抵御外部风险、实现逆周期增长等能力的有利时机。在企业实施战略规划、打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资源高效配置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企业需要绘全“家底”一张图,下活资源一盘棋,才能激活韧性发展的内生动力,筑牢基业长青的坚实底气,从容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新常态。
司库作为资源高效配置的有效抓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以“一张网”实现对企业金融资源的全生命周期运营,发挥着战略导向职能和价值创造作用。那么,如何建立科学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和配置框架?如何充分发挥司库在资源管理和战略经营中的独特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近日专访了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教授。他将金融资源的概念与司库体系的建设相结合,开拓了企业资源配置的视野,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升级司库系统提供了方法论。
一、回归价值目标,优化配置金融资源
2022年1月,《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将司库体系建设作为促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构内部资金等金融资源管理体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对金融资源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成效不尽如人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库的职能定位,并掣肘了司库价值的发挥。
王竹泉认为,金融资源是企业集团司库体系需要依赖的金融环境、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构成的金融体系(或者金融生态),是一种集自然资源属性和社会资源属性于一体的资源,且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在肃清认知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事关战略性司库体系的建成。
绘全“家底”一张图,重构金融资源认知体系
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在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为取得并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确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哪些资源真正具有价值。王竹泉介绍,随着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多元化,以及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企业需要同时把握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重新认识金融资源的概念和内涵,真正弄清“家底”,杜绝“糊涂账”,实现聚沙成塔的整合效应。
一方面,结合司库,廓清金融资源概念。在企业集团司库体系建设的语境下,金融资源是指一切可纳入司库体系从而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进行优化配置的资金(或资本)。既可以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货币性资金,也可以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租赁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预收账款、长期应付款等各种非货币性资金。这些资金既可以是股权投资者的资本投入所形成的,也可以是债权投资者的投入所形成的;既可以是配置在经营活动领域的资金,也可以是配置在资本运营或对外投资领域的资金。
另一方面,与时俱进,拓宽金融资源内涵。随着金融创新、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的日益普及,可以纳入司库体系在内部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的资金范围也将越来越大。由此可见,金融资源的内涵并非固定不变。就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来看,金融资源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货币性资金,这也是《意见》中所界定的金融资源的主要内涵。
下活资源一盘棋,建立金融资源配置框架
王竹泉表示,受制于资金概念的模糊,以及传统营业观念的束缚、落后财务分析体系的误导,企业资金错配现象较为普遍,亟待科学的资金配置框架指导。
首先,建立体现资金配置性质和现代营业观念的资金运动分类。经营至上的理念导致企业战略层次的资金配置决策(将资金配置到直接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还是间接创造价值的投资活动)形同虚设,企业的资金配置降到战术层次,即在经营活动内部不同产品间进行配置选择。从资金运动的性质出发,投资活动属于资金运用性质,而筹资活动属于资金来源性质,两者运动性质完全不同,运动方向也完全相反。因此,按资金运动本身的性质可以将企业的资金运动划分为资金运用性质的资金运动(涵盖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和资金筹措性质的资金运动(筹资活动)两大类,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建立与资金运动相吻合的资金概念和分类体系。资金运动与物流的分离导致了资金与资产的重大差异,资金与资产的概念混淆亟待澄清。资产未必都来自于投资者,而资金是与投资者相联系的概念,准确的资金概念应是企业在营业活动中所垫支的从投资者获取的投资。从数量上看,总资金应为总资产减去营业活动产生的非金融性负债之后的余额。即:“总资金=总资产-非金融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融性负债”。在重新界定资金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按资金投向的营业活动领域将总资金分为经营活动总资金和投资活动总资金(图1)。
最后,建立衔接外部资本市场与内部资本市场信息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资金回报和财务风险是资本市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故应按照前面两点修正进行具体设计。总资金回报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得的归属于投资者(股东和金融债权人)的收益与企业所运用的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比例。按运用资金直接创造价值(经营活动)和运用资金间接创造价值(投资活动)的分类标准将总资金、息税前利润分为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两部分,进而分别对经营活动资金效率和投资活动资金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在风险方面,设计资本负债率或有息债务率(金融性负债/总资金)和资本杠杆(总资本/所有者权益),分别替代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杠杆。
王竹泉补充说,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上,企业经营者面临的首要选择是确定资金在两类不同的营业活动之间的配置方向,即:将资金配置到从事产品经营的经营活动?还是将其配置到从事资本经营的投资活动?显然,企业资金配置的视野越开阔,其资金配置比较优势的显示度就会越高,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地位就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因此,需以上述理念和分析体系为基础,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效率和风险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迈好战略性资金配置第一步。
什么束缚司库价值发挥?如何升级数智化司库系统?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相关内容!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