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外国的月亮可以圆 中国制造吹响海外号角

财资君
8 年前

2013年全年,中国大陆企业共参与海外并购200宗,并购数量同比上升5%,并购总金额达515亿美元,充分彰显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巨大野心和实力。

挡不住的潮流

据相关机构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4起海外并购交易,交易总额达178.9亿美元,虽然数量不及2012年同期的一半,但是交易总额在半年度的数据中仍处于历史第二的高位(仅低于2012年上半年的228亿美元,2011年上半年为156亿美元)。从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共完成16起交易,仅比第一季度减少两起。另一边,普华永道于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并购报告显示,2013年下半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历史半年度新高。2013年下半年,中国企业共参与海外并购119宗,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52%,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其中,民营企业参与了88宗海外并购交易并创半年度历史新高,并购金额为42亿美元。2013年全年,中国大陆企业共参与海外并购200宗,并购数量同比上升5%,并购总金额达515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外投资国。

报告显示,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投资重点仍主要集中于能源电力(行情 专区)、资源(原材料(行情 专区))和工业等行业。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则更趋多元化,除上述三大行业外,还涉及工业技术、消费品及服务,以及高科技等行业。而在投资区域方面,中国企业对亚洲、欧洲地区的并购增多,对北美的并购交易减少。

2004年至今近十年时间,中国有超过14家企业在海外发生巨额亏损,项目累计亏损达950.5亿元。从市场现状来看,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扩张,但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仍处于初始阶段。中国企业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不懂得境外游戏规则,包括法律、文化等方面而铩羽而归。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6%的中国企业认为他们在多个国家领域能适应当地市场规则并有成熟的运营机制。

在众多前浪死在沙滩上和全球并购市场低迷的背景下,2011年起,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逆袭而来,并成就了2012年-2013年中企海外投资并购的持续火热,能源及矿产依旧是最主要的领域,高科技、清洁技术企业及行业知名公司也将成为并购目标。

相关行业资深人士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把目光投向境外成熟市场,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将继续活跃。随着中国大陆投资者海外并购交易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2014年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活动的标志性年份,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上升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前瞻 后动

纵观国内市场能源结构,水电与世界电能消耗水平大体相近,但是核能明显不足,而煤电的消耗远远高于世界水平。中国已探明煤的储量为1100亿吨,是世界第三位,而开采量却是世界第一。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是煤的进口国,10%的煤依靠进口。另外,中国已探明天然气的储量是28亿立方米,中国每年开采9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量占到12%。中国已探明石油的储量是150亿桶,仅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石油进口量超过了50%。此外,中国每年进口6000万吨铁矿石,钾肥每年进口500万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70%来自煤,22%是石油和天然气,7%是水电,核电风电以及其他可持续的新能源加起来不到1%。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最大的焦点仍然是矿业和能源,这两项领域的扩大从基础建设方面能保障中国的经济的继续稳健增长。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行为增加了国际金融服务需求,那么在国际金融和专业服务上必定会涌现一批中国机构,针对离岸业务、境外法律公关等事项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当属中国银联为佼佼者,其下属的银联卡中国的跨境交易额达到1000多亿元人民币。同时,有中国公关公司进驻纽约新世贸大厦的中国中心,为中国企业扩展海外市场提供公关服务。

在重点领域和软硬实力谋定后,中国企业应当开始考虑走得出去和卖得出去的贸易如何升级。此前的欧债危机和全球范围内的类金融危机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也是影响最持续不利因素,其导致贸易中间商与服务中介因金融危机发生信誉危机或违约,正在向深度与纵深蔓延。其具体表现为,欧洲市场出现商品供应匮乏与短缺,中国出口商品堆积无法出口,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降更挤压了出口企业的赢利空间。因此,在中国外向型企业出口无门的形势下,最关键的是要做好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的升级,然后再来谈电子商务和自由贸易。

失势为何

迅猛的海外夸张行为不难看出中国企业都有很强的自身实力和壮大欲望,但是屡屡受挫的概率占据了绝大多数。究其原因,逃不出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完全了解和对当地商业文化的错误整合因素,从而忽略了潜在可能妨碍投资的问题。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内部人员储备跟不上企业海外并购的需要也仍是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所面临的瓶颈。

中国海外并购典型失败案例

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交易意外“夭折”、开出收购筹码最高北汽竞购欧宝仍失败、上汽海外并购陷入双龙陷阱 42亿投入已损失大半、中海油宣布撤回对美国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

从失败中寻找原因,首当其冲的当属商业原因:一般来说,董事会成员席位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是并购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并购企业不愿树立一个竞争对手;对并购企业的文化、制度、人才等了解不够,以致在谈判中被动;缺乏整合效率,很多中国企业对并购后的公司无法进行有效整合,最后导致资源浪费,走向失败。

其次,被并购国的政治状况: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的威胁论,担心本国资源被中国控制;中国企业的国企背景再被并购国企业理解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政府;对被并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构成了解不够,容易被反对并购的政客抓住把柄。

第三,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急于求成,缺乏谈判技巧和高素质的员工储备,以及知识产权的缺失都将是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

“根据《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2%,4年来首次转为负增长。同时,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仅为34起,比去年同期的73起减少了50%以上。”

民间力量

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行为早从2000年开始并释放着越来越大的潜力。民营企业因产权清晰集中,无太多的官方背景而在海外容易被企业和政府接受,而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决策迅速使其市场信息能够得到快速传递和处理,便于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经营战略,较快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因而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使其在海外并购中更容易抓住机遇。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民企对外并购的增量就已超过35%,其中万达收购美国的AMC等收购总额达45亿美元。2012年,中国民企投资255亿美元于海外并购项目,是2008年交易金额的7倍,在过去5年中增长600%以上。2008年至2012年,中国民企每年单宗交易的平均金额从3630万美元增长至1.78亿美元。 据该报告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境外并购交易中,中国民企在能源电力领域投资约7亿美元,在消费产品与服务领域是107亿美元,在工业领域是46亿美元,在金融服务领域是54亿美元,在原材料领域是12亿美元,在媒体和娱乐行业是26亿美元。若是按照并购数量来看,2012年在原料领域有和工业领域各是33起,能源电力领域10起,高科技领域28起,消费产品与服务领域17起,金融服务领域10起,媒体和娱乐领域5起。  

但是,民企海外热情在2013年上半年迅猛下降,海外并购额大降近六成。2013年上半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数量与交易额分别为51起和74亿美元,分别环比去年下半年降30%和58%,分别同比下降27%和9%。 这与银根紧缩、政策转型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关,导致并购交易买方持观望态度。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的下降,主要由于民营企业对海外并购的态度更为谨慎。

与此同时,因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运作更为灵活,在市场上的执行力等更容易与世界接轨,国家也意识到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在政策以及资源上给予支持。

日前,在普华永道推出《全球并购市场新动向新兴市场投资者的崛起》的报告发布会上,国税务部中国企业服务主管合伙人黄佳提出:“在交易数量上,中国民企将引领海外并购市场,尽管国企在交易金额上仍然占主导地位。”

为了战略   另一种出走

2010年,中概股赴美上市掀起高潮,麦考林、当当网、优酷、360、世纪互联、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凤凰新媒体、淘米网和土豆网等纷纷登陆华尔街。因此,美国市场成为了中国企业垂涎的香馍馍,这种热情在2013年的互联网领域再次上演。

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从香港到美国,走得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同时一大波互联网企业也向美袭去,这密集赴美上市的节奏或意味中国企业的另一种潮流式出走。2013年10月,在线旅游公司去哪儿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了IPO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QUNR”,最高融资1.25亿美元。根据股东情况,2011年百度投资3.06亿美元成为去哪儿网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1.05%,这意味着控股股东百度将成为去哪儿网上市行动之中的最大获益方。去哪儿网的选择十一长假提交上市请求,这在市场蓝图上给投资者描绘了一个信心指数,同时也赶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打击与之合作的携程,避免阿里分流更大的投资资金,以获得更好的估值。此番上市,去哪儿网更多的是考虑战略需求,而非财务需要。

而在去哪儿网提交IPO申请的前三天,本地生活服务类网站58同城也向美证监会提出了同样的请求,计划融资1.5亿美元,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和花旗集团。与此同时又有消息称,迅雷、触控科技、3G门户以及500万彩票网等都陆续传出计划上市启动。

美国市场易进难守,美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拥有严格的监管机制,赴美上市热潮下,专家指出未来赴美上市的成败与大环境冷热再无必然的联系,而更多是看企业本身在商业模式上的创造性和可持续性。随着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了解加深,如果商业模式和财务状况存在隐忧,也将助推投资者在美国股市整体发展预期下滑的趋势下选择迅速退出。

看得见的中国功夫   

根据德勤报告,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金额上均创新高,合计发生98宗并购交易,涉资353亿美元,其中资源能源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来讲,美国和西欧仍然是并购的重点区域,澳洲、非洲并购案例频现。

在欧美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资产价格相对之前并不便宜,企业的估值和经济危机时候相比也较高,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并购后的新技术、新知识才是中国企业看重的价值,买入有前景的海外企业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转折之路。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快速实现国际贸易、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资源的重要战略工具。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国内需求,给并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而全球金融危机则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机会。但有相关数据显示,有70%的跨国并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了国内的发展与市场份额,企业须冷静面对“抄底”的诱惑,充分认识这场危机的本质和长期。 

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并达到新的高度,在全球资产并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食品、能源和私募股权将成为并购潮中的佼佼者。

“中国企业全球发展论坛秘书长李童:全球经济格局正从中国制造、欧美消费的模式中逐渐转变,中国企业将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华黎明称,中国企业海外亏损触目惊心,950.5亿元仅是冰山的一角,中国对外投资真实存在的风险要比现在已经暴露的大得多。中国对外投资预计在今后5-10年间,将会有一半的投资被沉没。”

“中国远大集团董事长康宝华:作为中国的企业我们必须走出去!中国的市场价格越竞争越低,企业会陷入一个死循环,远大的发展表明,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已经从价廉走向了物美。”

●2014年1月10日复星国际10亿欧元收购葡萄牙最大险企Caixa Seguros80%股份。

●2014年1月23日联想23亿美元收购IBM的部分服务器业务。

●2014年1月30日联想宣布以29亿美元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2014年1月30日工商银行宣布以7.7亿美元收购南非标银公众公司60%股权。

●2014年3月26日东风集团宣布将以8亿欧元认购标致雪铁龙约14%的股权。

●2013年1月4日重庆直升机收购了美国恩斯特龙100%的股权。

●2013年2月1日吉利汽车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

●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

●2013年6月19日万达集团以5.03亿美元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91.8%的股权。

●2013年5月29日双汇国际以约432亿元人民币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创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收购金额最高纪录。

0

评论 (0)

取消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 【VIP招募最后两周倒计时】第七届零售银行领导者年会火热报名中!
  • 第七届零售银行领导者年会:重磅嘉宾阵容揭晓,行业盛宴等你来!
  • 2024第五届亚太银行数字化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 倒计时一个月!第五届亚太银行数字化创新大会即将盛大开幕!
  • 第五届金融服务创新与客户经营峰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