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星
来源|华章书院作者开讲(微信号:hzshuyuan)
第一个层级的财务思维
一个公司的业务流程怎么样呢?首先从外部获取资金,这是融资过程,有了钱之后,构建企业,比如准备厂房设备,即便不是制造业,也得有一些固定投入。
比如说,做电影需要买摄像机,也得有办公室。做游戏也需要电脑等东西。要买原材料,不同行业的原材料不一样,厂房设备和原材料共同作用,放在一起就可以进行生产了,这个生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比方说,拍个电影叫生产,做个游戏也叫生产,给人家洗车,这也是生产。
不一定非得是工厂里的生产才叫生产。
生产出来得到了产品。服务行业生产出来的是无形的产品。所以,服务行业生产的过程就是销售的过程。但是如果生产的是一个有形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要被销售,销售可能还需要配着物流配送的过程,之后变成一个应收款,应收款再收回来变成现金。我们说这是一个简化了的企业业务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基本流程。
这个过程说明什么呢?无论在什么行业,抛开它业务的具体形态,所有企业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它是什么呢?所有的企业都在重复一从现金到现金的循环。钱放进来之后,转了一圈,转的这一圈内部的过程在不同企业的形态是不一样的,业务的具体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又变回现金。
每个企业都在追求从现金到现金的循环,一直持续下去不中断,因为一旦中断这个企业就出问题了,无论钱卡在哪儿,都是出问题了。
第二,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回来的钱比放进去的钱多,这样才能赚到钱。企业运营过程是一个业务流转的过程,业务在流转的同时,资金也随着这个过程在流动,这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隐含了两件事:1.效益。2.效率
钱放进去之后,回来的钱得比原来多,回来的钱越多,效益就越好。这个概念非常容易理解。大家来看在业务运行的过程中,哪个地方是可以把进去的钱变得更多的呢?那就是我们有增值的过程。想想我们拿现金去采购原材料,这个显然不会增值。我拿钱去买了厂房设备,这个过程不会增值。增值过程发生在哪儿呢?发生在生产的过程。厂房、设备和原材料共同作用,生产出产品,这个过程会有增值。
生产产品的过程,为什么增值了?是因为附加了人的劳动在里面。所以,产品的价值肯定要比原材料和厂房设备的价值高。产品被卖出去的时候,一般来讲售价会比成本更高。所以,这个地方在销售过程中又有一次增值的过程。但是,所有这些增值如果没有应收款能够变回现金的过程,这个增值都是纸面上的,也就是说,这个东西生产出来三块钱的成本,五块钱能卖掉,我赚了两块钱,但是这个五块钱你没有收到之前,所有的东西都是纸上的财富,不是一个真实的拿到手里的钱。所以,应收款变成现金的过程是把刚才的增值变现的一个过程。在这些点上,是可以实现增值,换句话讲,是产生效益的具体的点。怎么产生更高的效益?显然就是两件事:
第一,成本越低,收入越高。第二,成本越低,效益越高;收入越高,效益越高。
成本又是什么呢?成本很复杂,如果不从财务的角度讲,比方说,做个蛋糕去卖,面粉、鸡蛋、牛奶、糖、油这些东西是成本,其实说到一起,就是原材料。那有没有别的成本?有。你用了时间在做这件事。因此这个部分其实是有成本的,我们管它叫人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间接成本,比如要把它卖出去,我要贴个广告,这个广告本身有成本,如果想通过一些渠道去做广告,还得给渠道推广花钱。如果还有几个人一起做,还需要协调这件事,这中间有管理成本。也可能还借了别人的钱,借了别人的钱得给别人付利息,这还有财务成本,这些都是间接成本。刚才说的管理成本,就包括企业各个部门为了让企业运行,他们可能都会有相应的开支,得给他们发工资,有办公的地方,等等。所以,成本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收入是什么?收入取决于数量和价格,数量卖得越多,赚得越多,卖得越贵,赚得越多。但很多时候卖得越贵,卖得就越少,卖得越便宜,就卖得越多,这两件事很可能是矛盾的。
所以,这里面还需要找一个平衡,到底是要卖更多,还是卖更贵。当然,也不一定是越便宜越好,越多越好,可能是中间,需要找到一个最优点。成本和收入都由很多的因素决定,但总体来说取决于两件事:一是外部环境,二是自身的议价能力。买原材料的时候,原材料便宜还是贵,其实跟外部环境有关系。比如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粮食涨价了,我买面的时候贵了,这是因为外部环境,外部环境说明上游和下游跟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我们说的外部环境就是指你的上下游环境。跟你自身能力有关系。为什么?像原材料这种你我得接受外部的定价,如果你是特厉害的公司,人家就愿意让利卖给你,其他比如管理费用的高低肯定跟你自身能力有关。
所以说,它决定于外部环境,也决定于自身能力。收入同样是这样的。我能卖多少,价格是多少,能定出多少,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是想定多少就定多少,人家都卖100块钱,你非卖200块钱,就很难卖出去。同时它跟自身能力同样有关系,人家都卖100块钱,你标110块钱,还能把它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很多出去,这就是你的能力强。所以,效益决定于外部环境,也决定于自身能力。这是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我们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能够回来的钱比原来的钱多,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从财务的角度涉及到这么多的问题。
第二件事就是说我们希望这个钱进来之后,能够变回钱的过程顺利地发生。我们不仅仅是希望它不中断,还希望它能快一点变现。为什么呢?显而易见,如果钱变成钱的过程一个星期就完成了,那我的钱就可以再进行下一轮的投入。每次的钱拿回来之后,可以再去买新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回收货款。如果这个过程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我一年就可以做52次。但如果这个过程一个月才能完成,我一年就只能做12次。
如果这个过程一个季度才能完成,我这一年就只能做4次。过程越快完成,对我是越有利的,我可以赚更多的钱,这就是效率,也就是说放进去的钱多久能回收回来。这件事又跟什么有关系呢?它跟我们三件事有关系:
第一件事,我管它叫时间一,时间一是什么呢?是说要提前多长时间给供应商付款,我就能拿到原材料了?东西卖出去之后,多长时间能把钱收回来,这两个时间的共同点是什么?一个是跟原材料的供应商付款,一个是跟你的客户收款,这是跟外面的人的关系。所以时间一主要决定于外部环境。
第二件事是时间二,时间二是什么呢?指的是原材料买进来之后,在仓库里放了两个月才开始用,还是放了两天就用了,这是时间二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原材料拿去生产的过程多长时间完成?第三个时间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多长时间能卖掉?这三个时间都是企业内部的运营。所以,它决定于内部的企业的运营。时间三是什么呢?我们使用厂房设备把它的一部分价值附加到产品上,产品的销售使一部分的厂房设备的价值被收回来了。这是一个不断借助生产运营过程发生的过程。所以,厂房设备的钱多长时间能收回来,其实跟厂房设备投入多少有关系,如果投入的特别少,很快就能收回来,如果投入特别多,就需要很长时间,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收回来。你是投入很多固定资产进去,还是投较少的固定资产,这是一个业务模式的问题。
换句话讲,你是重资产模式,还是轻资产模式。总结下,这三个问题决定你的效率:第一,跟外部上下游的关系,这是外部环境。第二,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第三,业务模式,是重资产模式还是轻资产模式。钱能回来,钱能够回来得更多,这是效益的概念。钱能回来的更快,这是效率的概念。我相信任何一个经营企业的人肯定都会有这样的两个目标。这些其实也是财务数据,如果用一个财务比率写出来,第一个是应付账款周转率,第二个就是存货周转率,第三个就是固定资产周转率。 这是我们说的第一步,就是从业务到财务,也就是构建财务思维的第一层。
接下来看看构建财务思维的第二层:即从财务数据到价值创造
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所以企业最基本的一个目标,不是唯一目标,是要赚钱。如果不具备财务思维,会觉得企业赚钱的过程是一个黑箱子,不知道赚钱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财务的视角帮你把黑箱子打开,怎么打开呢?我们来理解钱是怎么赚到的。
这是我特别喜欢用的公式。赚到了钱的意思就是投入有产出,而且产出足够大,资产就是投入,利润就是产出。投入带来的产出足够大,这得有一个标尺,大于这个标尺就认为它是及格的。这个标尺就是投资回报。
所以,我们说企业赚钱是指什么?就是获得足够高的投资回报。这个投资回报是怎么得到的呢?从数学上来讲,定义两个财务指标,一个是净利润除以收入,叫净利润率,是说卖出去的东西可以挣多少钱。
另外一个就是收入除以总资产,就是卖出去的东西卖了多少钱,这是一笔收入,转一圈获得一笔收入,这一年下来一共获得这么多收入,除以有多少资产在从事这个循环,这叫总资产周转率。这是一个效率的概念。它们俩乘在一起两个收入约掉,就得到了净利润除以总资产,这是投入的资源可以挣到多少钱,这是一个投资回报的概念。
所以,财务的逻辑就告诉你说,钱是怎么赚到的呢?钱是靠效益和效率这两个方面赚到的,你要么就是能获得更高的效益,要么就是能获得更高的效率,所以这是从财务数据到价值创造。企业有那么多的财务数据,你要找一个财务数据把企业最核心的东西拎出来,那就是这个公式。
举个例子,我们用这个公式能不能去理解行业。
这个图纵坐标是净利润率,是效益指标,横坐标是总资产周转率,是效率指标。这个坐标系,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乘积就是投资回报,也就是这个图上的面积。可以看到这个图上,有一些行业的名字,它们是我根据这个行业里上市公司的数据平均水平计算出来,标在这个图上的。
把这些行业都画在图上之后,我们再画两条线,一条线是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用什么方法来找呢?我们找到每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然后所有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再去做一个平均,就当做是全社会的平均。我追踪了过去24年的数据,这个平均水平是波动的,大概在8%上下。这是上市公司的样本出来的,真正的全社会的可能比这边低一些。
同样的道理,每个行业的平均周转率,再做出一个全社会的平均,大概0.6%左右。
在这两个地方分别画两条线,上面是高利润,下面是低利润,左边高周转,右边是低周转。
把所有行业画在这个图上之后,大家看看是不是就知道了每个行业的特性是什么,某个行业是高利润类型的,某个行业可能在左下角,他可能利润周转都特别低,也可能有某个行业两个都很高,很显然你对这个行业的属性就基本了解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行业在左上角,有的行业在左下角,有的行业在右上角,可能在右下角。这是为什么?我们来看一看。
当一个行业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利润率比较高,但为什么周转率比较低呢?原因很简单。
前面说周转率是效率,效率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外部环境。2.内部运营。3.业务模式。
当行业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卖东西就容易收到钱,收款就会快,所以时间一就会短。但是,当行业竞争不激烈的时候,我的内部运营相对来说是比较粗糙的的管理,所以时间二就会比较长。虽然时间一短了一点,但是时间二比较长。
所以,总体来讲,在行业竞争环境比较宽松的时候,利润率比较高,但同时周转的时间比较长,周转的效率就比较低。所以,这个时候这个行业通常就是在左上角的。
等到竞争加剧之后,利润率就下来了,大家想在左下角的时候两个都低,赚钱肯定赚的少,所以企业就面临着竞争压力,这个时候得想办法活下来,怎么办呢?加强管理,把运营的效率提升,改善业务模式,周转率就提升了,周转率提升了就越来越往右走。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行业变迁是有规律的。当你把所有的行业放到这个图上,就知道行业现在处在什么阶段,行业变迁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这个行业接下来往哪儿走,就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始有理解了。
所以,有人说财务数据都只能告诉我们过去,表面上确实只能告诉我们过去,但是通过对过去的理解,是可以帮你去预判未来的,这是了解行业。
了解行业之后还要理解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以乘用车为例,这是2017年乘用车里的上市公司。同样是这样一个坐标系,纵坐标是净利润率,横坐标是周转率,也就是纵坐标是效益,横坐标是效率。这两条红线分别是行业在这一年当中的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周转率。我们也分成四个区间,把上市公司的数据放到这个图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每个企业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左上角的企业属于效益型的,高效益、低效率。右下角的属于效率型的,低效益,但是高效率。左下角的是属于两个都低,这些企业肯定有问题,右上角的两个都高,他们肯定是比较厉害的公司,他可以两边都做得很好。
所以,马上就可以对企业的赚钱能力有一个排序了,也可以对企业的定位有一个了解。在左上角的是追求效益的,也就是可能东西卖得比较贵,但是卖得相对少。但是,右下角的可能相对便宜,但是卖得多。总体来讲,左上角是效益型的,右下角是效率型的。还有一些企业他们可能现在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知道各个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布局是什么样的,你关心的那些企业在这个行业里是什么位置。公司现在说要干什么事,是想往哪儿走?比如这个公司现在宣布了一个举措,说想要做电动车,你就要想一想,做电动车是为了干什么?
在这个图上,是想往上走,还是想往右走,或者你想来想去,它既不能往上走,也不能往右走,这个公司在干什么?这是一个帮你去思考各个企业在行业竞争格局中的一个有效方式。
这是我们说的构建财务思维的第二步,就是从财务数据到了价值创造,通过对价值创造的理解你能够去理解行业的变迁及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
财务思维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怎么去建立这个财务思维?最后给大家一点简单的建议。
梳理业务流程,是理解业务的同时,把业务和财务建立联系的一个特别好的方式。去找各个部门来了解业务的运行是怎么回事,要追究到每一个细节,然后把这整个流程画出来,你自己去想这个物流是怎么流的,资金流是怎么流的,信息流是怎么流的。
如果你能用3个月的时间把这件事做完,可能会成为你们公司最懂这家企业的人。
我觉得这是建立全面财务思维的有效抓手,也可能不会涉及到公司整体的业务,只涉及其中一部分,你可以只做这一部分就好,这是我认为非常可行的一个帮你建立财务思维的一个方式、起点。
如果你想真正地掌握财务思维,可以这里开始,用我前面所讲的公式来理解你现在的业务,或者去理解企业整体的业务。这是给大家具体的操作方面的建议,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源于8月16日肖星老师的财务思维课直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