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报表反映的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到底反映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三大报表?而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是三大报表而不是“两大”“四大”或者“五大”报表?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三大报表能告诉阅读者什么?
按照教科书上标准的说法是:财务报表是指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方法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的书面文件。
我们看到,这里说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如下。
资产负债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利润表: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表:某一特定时期的现金流量状况。
资产负债表通常是某个时期最后一天(月末、季末、年末)企业的资产和债务的状况。利润表是某个时期(月、季、年)企业的营运结果,但它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再用一张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企业实际的现金收支状况。因此,只有这三张表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
关于这三张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阅读、分析,我们将在下一章节做进一步阐述。
财务报表的阅读者是谁?也就是说,三大报表是给谁看的?
首先,当然是企业内部人员,主要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看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只有通过财务报表,才能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以此来决定下一步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如果企业是一个大公司、大集团的分支机构,那么企业的财务报表还要提交给公司总部或集团用以财务报表合并,以实现总公司、集团对分支机构的营运管理。
其次是外部人员或机构,包括工商、税务在内的每年参与联合年检的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的行业协会等。通过财务报表数据,他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状况,并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如果企业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阅读者还包括像证监会这样的证券主管部门。
再次,如果企业有对外借款的话,那么提供贷款、融资的银行、金融机构等,也就是企业的债权人,也要通过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状况,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周转情况等。
最后是股东和潜在投资人。股东肯定要通过财务报表才能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有人想投资该企业或者购买该企业的股票时,他也一定会先看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此了解企业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且预测他的投资收益和未来的投资回报率。
作为潜在投资人,他们为什么要投资该企业或者购买该企业的股票呢?
这跟我们买东西一样,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有用,也可能在将来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我们才会买这个东西。这种“好处”可以是以金钱标准来衡量的,也可以是以非金钱标准来衡量的,比如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买东西就是用金钱与货物价值进行的一种“等价交换”。
投资企业也是一样,当投资人相信该企业的股票或股权能给他带来未来的收益,他就会投资该企业或者购买该企业的股票。如果企业不提供任何财务报表,投资人又从何判断他的投资或者购买的股票是否值得呢?或者说如何判断投资支付的金额是否与企业的相关价值是“等价”的?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什么?
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还是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者是每股利润最大化呢?其实,这些指标都不完全是。而我们通常说的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让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获取现金。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地,企业的发展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的价值如何衡量?
是企业的资产总额吗?当然不是。
是净资产吗?不完全是。
那么是股价?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在股份制经济体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
但是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何来股价(即股票的市场价格)?
这么说,是产权交易时候的购买价吗?那么,大家想想投资人为什么愿意出这些钱呢?他(们)怎么知道买进的东西是价格合适的呢?他(们)是如何评估购买企业的价值呢?
是的,可能有人想到了,既然投资人买入的是一项资产,他(们)看好的是:企业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如何衡量企业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呢?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如何评估等各个方面。但三大报表以及相关附注和明细报表最终可以帮助我们去预测和评估企业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其实就是制作三大报表的意义所在。
因此,三大财务报表既是对企业过往财务状况的总结和概括,同时也是帮助我们评价企业未来创造价值能力的工具。
三大报表的钩稽关系
三大报表的钩稽关系如图所示。
▲图 三大报表的钩稽关系
1.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显而易见。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成本的变化最终会体现在利润中,而利润的不断累积,就形成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具体体现为“本年利润”和“留存收益”。这是我们纯粹从数字的变化上来看两者的关系。
如果我们从营运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什么会拥有资产?大家一定会说:“前面提到过啊,资产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通过一定的经营方式,这部分的经济利益最终将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中。”
再从期末报表项目处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之前提过“稳健性原则”:凡事都尽量用不会夸大资产和利润的方式去处理。这些行为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既不要高估资产,也不要低估负债,尽量做到公平、公允。这样计算出来的利润相对也就比较“稳健”。反之,我们高估了资产或低估了负债,势必使得利润表的利润将会被高估,这就违背了“稳健性原则”。
2.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曾说过:“如果让我在拥有利润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之间做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那么,今天我就选择现金流量。”这是因为利润表是用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因此,报表的使用者并不知道“钱”真正的流入和流出有多少。而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一定时期企业的“钱”(即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实际的流入和流出,便于报表使用者真正了解企业净利润的质量。也许你不止一次听到过这句话:“现金流量表是利润表的补充。”现金流量表实际上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映企业营运的状况。
从数字计算的关系来看,我们知道现金流量表里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编制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式。其中,间接法就是以本年净利润为起点,调整剔除各项非现金交易,以获得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而直接法是以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经过各种非现金项目的调整,从而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这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对利润表数字以现金收付制的角度进行修正。
3.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上三大部分产生的现金流量加在一起的总和,就是资产负债表上年末现金余额与年初现金余额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说,现金流量表上现金的净流入(或流出),就是本年度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增加或减少数量。这通常也是我们验证三大报表有没有做“平”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
另外,现金流量表上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带来的企业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变化也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比如说,经营活动中购买商品(如原材料)支付的现金,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会体现为存货的增加。再比如,筹资活动中向银行借款收入的现金,就会体现在负债方的短期或长期负债上,而投资活动中使用的现金,也会最终体现在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上。
《财务分析:挖掘数字背后的商业价值》
作者:吴坚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21935
对话作者吴坚
Treasury China:财务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基本方法和工具有哪些?如何利用财务分析给企业决策做支持?
吴坚:我个人的理解是,财务分析应该先从了解企业业务开始。如果财务人员不懂企业的业务,财务分析就无从谈起,财务人员只能根据报表数字“纸上谈兵”,更谈不上通过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具体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可以参照《财务分析:挖掘数字背后的商业价值》一书中的第二章节。基本概括如下:
1.报表数据分析:比率分析、数据制表、图形、文字说明;
2.短期决策工具:限制因素模型、外购或自制;
3.分析决策工具:本量利模型、成本效益模型、盈亏平衡模型、敏感性分析模型;等。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财务分析仅仅停留于财务报表层面的分析。而企业的战略决策取决于企业高层对外部环境和业务营运状况的判断力,以及他们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其实不然,财务人员可以运用各种决策分析的工具,结合自己对经济环境的判断和对企业业务的了解,再利用各种假设,建立一个尽量接近现实状况的模型,进行各种数据计算、分析、预测等。还可以通过多种假设的使用,找出多种因素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同后果,为企业高层提供各种选择,进而帮助他们做出最终决策。
吴坚:这个问题绝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财务分析:挖掘数字背后的商业价值》一书中的第五章节。如何把不确定变成利润,大致的做法主要包括:
首先,找出不确定因素有哪些;其次,要预估它们各自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具体在哪些方面,以及一旦发生的话,其影响的金额(包括销售额、成本、费用、利润等)有多少;
然后,对以上这些因素具体匡算之后,将它们放入预算或预测模型中,结合预算中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看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是否可以避免或者尽量降低,适当进行取舍,从而达到节省成本、减少不利影响的目的;
即使无法避免和降低影响,如果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到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可以在预算的时候考虑应对之策。这样,就能将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变成比较确定的因素。最后,形成完整的预算。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已经转变成了影响利润的一定数值。
另外,做完日常预算以后,可以以三个月或一个季度为时间节点,对这些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全面评估,将预算数据与现实数据进行对照,包括销售额、成本费用和利润等,分析影响因素,如公司策略变化、商业环境变化等,并将之加入到未来的预测考虑中去。这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再预测。
吴坚: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和RPA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工的重复劳动,如输入财务基础数据和凭证、出具发票及对账单、计入存货进出和更新存货的数量成本等。但是,它们要完全替代人类的分析能力,还需要一定时间。
财务分析是一种复杂劳动,需要在了解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汇总、分组、运算,再进一步做出分析判断。其所需的信息处理能力非常复杂,目前来说是机器所替代不了的。财务机器人的主要局限性在于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对复杂多变化的环境做出迅速判断的能力。因此,如果财务人员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提供更有价值的分析报表,为企业做好中长期规划、决策分析,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等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被机器取代的。
吴坚:毋庸置疑,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数字化和自动化变革的加深,财务的职能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包括利用先进技术来控制和优化流程、利用法务知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甚至制定薪酬福利制度以激励员工,总而言之,与数字有关的一切工作都与CFO紧密相关,因此CFO必须具备高度的数字敏感度。
其次,仅仅停留在报表上的数字远远不够,CFO还要有挖掘数字背后业务秘密的好奇心和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给营运部门和高层管理人员,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挖掘和利用数据时,首先,在数据选择方面,要看业务部门的需要,如对方想了解生产效率,财务部门就要以一定的衡量指标去收集和提供相关的数据;其次,在数据来源方面,不能拘泥于财务部门内部的报表或系统,还可以多渠道获取,如仓库存货管理数据,业务部门的运营数据等;在数据解读方面,要深入到企业营运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参与企业的物流货运管理、人员工资与工作效率的分析管理、电子商务的收款和支付系统的设置等,才能真正了解这些数据代表的意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