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6日,财资一家特别邀请了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FO、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全球理事会理事、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全球理事会理事郑永强作为主讲人,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科技赋能财务管理”的在线语音直播。本次活动成功举办,学员们从中受益匪浅。为此,财资君对郑永强先生的在线语音课程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并以文章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感悟。
郑永强,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FO,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全球理事会理事,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全球理事会理事
2018年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AICPA)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两大会计师协会联合在一起,做了一个名叫“Future of Finance”的调研,围绕14个国家的300多位财务的高层展开,对亚太地区做了一些理性的调研。从调研中发现,任何的变革驱动都是因为人,因为人不一样了。但是到底是什么驱动了人的变化呢?是科技,科技正在改变一切。从麦肯锡提供的资料显示,78%的重复劳动会被自动化替代;69%的数据处理的工作会高度自动化;64%的数据收集的工作也会实现高度地可自动化。那什么是难以被自动化的呢?我们会发现,有创造性的工匠只有25%的可能性会被替代;服务员只有20%的可能性会被替代;研究分析人员只有18%的可能性会被替代,而高级管理人员也只有9%的可能性会被机器所替代。所以越是重复劳动和数据收集类的工作,往往是最有可能会被机器所替代的(如图1)。
回到财务工作,麦肯锡也做了一份调研报告,得到的结论是:大多数的财务活动都存在自动化的可能性且非常容易被自动化,其中以交易活动最易于被自动化取代。如图2所示,一般的会计活动、现金支出、营收管理、财务控制与外部报告、税务、财务规划与分析、司库、风险管理等都完全有可能会被自动化,只有在外部关系的拓展当中,业务的拓展很难以被自动化。可以看出,财务的未来有那么一点灰暗,我们现在大量的业务处理的工作,未来可能都会被机器所替代。
云技术,系统化的机器人以及可视化的界面已经被应用于财务领域。高级的分析技能、人工智能的分析技能、识别技术和基于人脑或者说基于类似于人脑的计算方式,正在被应用于财务领域。其中识别技术有语音识别技术、文字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基于人脑或者说基于类似于人脑的计算方式的速度非常快,就像打败李世石的阿尔法狗一样。还有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一个新技术:Blockchain——区块链,完全有可能替代传统的财务记账方式。
对财务来说,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未来财务的基本职责是什么?财务未来的基本职责是要做四个A和四个I,这其中是有逻辑和连续性的。
首先是Assemble(收集),无论如何财务都需要去收集信息,所以第一步AI是Assemble(收集)和Information(信息),就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Analyse(分析)和Insight(洞悉),我们现在财务的分析往往是去查找错误和漏洞,而未来的财务分析一定是找到业务的亮点以及业务的启动模式。另外,财务不仅仅是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的收集和发现业务上的亮点和业务突破点,还要把自己所发现的告诉别人,并提出建议,所以第三步财务要做的是Advice(建议)和Influence(影响),对业务进行影响。最后,财务不仅要提出建议,而且还要把财务所做的工作应用在日常的业务营运当中。所以第四步就是Apply(应用)and Impact(影响)。以上就是未来财务要实现业财融合并能够成为真正的fianicial leader的基本职责(如图3)。
1.报告。未来财务已经不再限于日常交易处理,而真正的功夫需要花在使用财务的专业技能做财务分析报告上。
2.发现问题。当财务准备了所有的报告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利用自身的业务技能以及分析能力,把问题在大量的报告当中找出来。
3.寻求解决方案。找出问题是不够的,在这之后,财务更要去发现并找到Business Model(商业模型)和Fianicial Model(财务模型),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有专业技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宏观思考的能力。
4.实施。当财务找到这些模型后,还要把这些模型在日常的业务中进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会要求财务工作有更多的延展;会要求财务有变革管理能力、谈判能力、沟通影响能力等。
以前的财务往往是独立工作,闷头干、做好账就可以,而未来的财务一定是与他人协作的,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式的工作,未来财务不再是独立的工作,而是延展的工作。
1.数据。财务永远是关注数据的。除了公司的CEO以外,真正能够用工具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的那个人就是CFO——财务总监,因为所有的数据都在CFO这里。所以未来财务的着眼点是数据治理、数据计划、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的应用,未来财务要扮演的角色是data scientist——数据科学家。当然财务要学会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数据负责。
2.业务模型。在数据的基础上财务需要建立一个business model(商业模型)。
3.成本。财务的本职工作永远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成本,成本还是我们最重要的着眼点。尤其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最早就是从成本会计演化而来的。
4.价值。财务永远是cost center,未来财务要转变为value center,也可以叫finance office,甚至可以叫 chief value office,因为财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只有当能够创造价值的时候,你对企业才不是一个cost center。财务永远是在对抗成本,而这个成本首先要自我革新、自我变革,未来财务一定是要着眼于企业的价值。
未来财务的关注点主要是企业价值的增长,通过数据建立模型,通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价值的,我们的财务模型应该是怎样的呢?
原先的财务模型是一个金字塔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有了共享中心,有了业务条线,有了BU(business unit)之后,财务模型就变成分布加矩阵式的。数字时代的财务可能是一个菱形的,甚至也不一定是菱形。在AICPA和CIMA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个菱形会分三块,底端是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最佳实践,业务处理、分析、收集数据和报告,这些都在菱形的最底端,工作量不会很大。而工作量比较大的是管理信息的同时要创造价值,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倡的管理会计。最后要帮助战略落地,财务就会成为strategic business partner(战略合作伙伴)。
财务作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是chief value office,要做一些什么呢?
1.利润率。在ROE的模型当中,财务需要更快速整合的报告,就是利润表,ROE的模型等于利润率乘以周转率乘以杠杆。财务很难控制这张利润表,去提升利润率。因为财务做预算的时候,管不了收入、成本,最多就是管费用,这样就很难干预。唯一能干预的就是更快速地整合,并出报告,让所有的管理层拿到更详尽、更丰富、更实时的报告,能够帮助到业务。因为管理者最怕信息缺失、信息滞后,所以财务作为一个助力,需要更快速地整合,提供报告,把产品报告、产品信息、利润表的信息,及时地反馈。
2.周转率。财务总监们对周转率是有发言权的,因为一家企业的周转率也就意味着它的效率,而一家企业的效率高低,就是资产的周转率,就是从现金变成存货到应收账款再回到现金,效率越高越好。而整体上来说,效率源于一家企业基本的运作模型,而财务总监们往往可以去控制公司的资产配置。
3.杠杆。通过前两者的结合,产品和效率的结合,财务总监要怎么样去运用公司的杠杆控制风险,提升企业的价值增长呢?未来财务的部门结构会是怎样的呢?在经历了20年的财务变革以后,我们会发现财务的变化越来越大。未来的财务部门可能会把重点放在,有人帮助我们去找到更快速的决策措施,有人专门帮我们去开发财务的营运模型,有人专门去设计财务的系统结构,有人负责财务的策略,有人负责整个公司的绩效管理。我们也发现,有很多跨国企业的首席绩效官往往是财务出身,我们始终避免不了财务仍旧需要提供监管报告、管理报告,所以财务这部分功能不缩小。当然,未来财务还会参与到整个企业的组织设计,甚至于更多。财务往往是主要流程的改变,所以财务未来可能是从末端,是从后台去推动整个企业的变革和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财务总监走到了一线前台,主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的后台推动了整个企业的组织的变革。所以这就是未来我们会看得到的财务架构的变化。
原先的财务大量的工作是在完成交易处理和报告,控制和决策的人非常少。而未来我们的交易完全有可能都是智能化的,而人主要是作为专家团队进行支持决策。那么,怎么进行财务的变革?财务人要进行怎样的变革?
如前所述,用后台驱动整个流程的变化、端到端的改革,然后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所有的金融创新或者创新,都要依托于业务场景,脱离业务场景的创新是不存在的。而所有的业务场景都离不开数据和流程,这些都是财务必须掌握的。这个数据不仅仅是指财务数据,包括业务数据,这个流程不仅仅是指财务内部流程,而是指所有流程,是端到端的流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如何开启赋能之路?开启赋能之路不是靠财务一个人就能够搞定的,一定要跟IT做完美的结合。有两条建议:
1.学习基础的IT知识。第一,这个不是让大家去学习如何编程,而是学习流程图。因为IT是根据流程图进行编程的,我们要做的是数据结构、数据治理和流程的梳理,而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流程图,要画能够让IT看得懂的流程图,并依据流程图来解决问题。
2.财务总监接手IT部门。在工作中你会发现,IT并不是那么愿意去配合财务的工作,倒不是说他们不主动,而是因为他听不懂财务所说的内容,他们的侧重点跟财务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从IT的角度,只要系统不塌掉,能够平稳运行,这件事就是面面俱到了。但是对财务来说,是要进行端到端的改革,所以最好是这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
1.业务标准化。包括数据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产品标准化。
2.流程效率化。要着眼做流程分析,要把所有的业务尽可能地缩短,要用最佳实践。
3.数据一体化。例如企业级数据仓库建设、内外数据一体化、数据360可视化。
4.业务智能化。例如数据挖掘分析模型、生物数据智能提取、智能决策。
1.流程自动化。通过“超级自动化”和AI工具帮助财务管理的数据标准化和流程标准化,从而释放大量日常操作的人力。
2.业务标准化。通过区块链等技术以及和外部对手的合作,将交易及业务数据标准化、交易及业务流程标准化、交易产品标准化,提升交易及业务效率,降低交易及业务风险。
3.报告实时化。通过BI工具,将财务及非财务数据标准化、实时化管理,提升报告的展示效果及时效性,辅助业务管理。
4.决策智能化。通过AI工具开发适合自身的商业决策分析模型;通过对大数据分析,找到业务问题和发展机会,辅助管理决策。
第一,当我们做机器人的自动化的时候,首先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业务流程,而这个业务流程一定不是财务部门内部的流程,而是端到端的流程。
第二,财务往往希望做事尽善尽美,而在做业务流程效率化的开发过程当中,建议用敏捷式的思考模式,或者瀑布式的开发,或者分布式的开发。RPA的成长之路,一定是从智能化到交互化。
第三,我们一定要进行工具化,把RPA变成小工具,它可能就是下一代的office,未来可能我们看到的不是Excel,而是一个RPA工具。
我们在分析财务工作的进程时有以下定义:财务管理1.0是手工,财务管理2.0是电算化,财务管理3.0是共享服务中心,财务管理4.0是自动化、智能化。其实,财务管理3.0共享完全可以不需要,我们可以因为技术的发展跳过3.0,因为没有必要先共享,再做智能化。
区块链是一种记账模式,解决了三个问题,共享、信任和数据交换。例如,小明今天晚上在群里面说请大家吃饭,A同学就跟进+1,B同学接龙+2。如果在原始的中心化的时代下,小明只要把这个手机扔了,A同学跟B同学就没有任何信息了。但是在今天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所有数据都在云端,再把我的手机扔了,那种做法叫掩耳盗铃。所以这就是区块链1.0的模式,解决了共享和数据交换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信任的问题?其实在区块链当中是用加密技术,也就是图灵技术,有公钥和密钥。所谓公钥密钥,就比如你和银行的人员打开保险柜的时候,用的叫公钥,当你去打开保险柜当中只属于你的柜子的时候,你用的则是密钥。所以当你进入保险柜的时候,你会看见所有的交易,但是没有钥匙,你打不开各种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区块链的模式才能解决共享信任和数据交换的问题。例如,所有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资本金是有限的,公司资本金是有限的,假设其注册资本只有5亿元,这就限制了承保能力。再如像上海中心这样的大楼,一年的保额可能高达2000亿元,以这样的资质,一家公司把它承保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就会找其他的保险公司一起承保。这个保险公司可能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跟竞争对手既是竞争又是合作关系,在企业当中也会存在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数据既保密又要共享,甚至是安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用到区块链技术。
可视化其实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快地看到报告、报表。财务要做的是以数据为本,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然后做到可视化平台。这个过程当中,财务需要以专家的形式、数据科学家的形式出现。
通过智能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销售端的问题。这个其实不是财务做的,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AI帮销售人员去进行cross saling或者说二次销售。例如,这家公司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用人工智能跟他推荐,第一款产品叫机动车乘驾人员的团体意外险,通过数据库找到的2019年的数据,发现:该公司在2015年成立的其他15家商业服务公司一共购买了该产品4次。就是说它的概率差不多15家,就是每4家会有一家会成交。所以这家公司在2019年没有买保险,我们是否可以此为理由进行推销。另外一个产品叫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根据2018年和2019年的数据,该公司2015年成立的15家商务公司,一共买该保险品种13次。其实通过这样的数据,我们的销售人员上门进行销售的时候就更有的放矢。如果让我们去翻合同的话,要翻多少次合同?而通过人工智能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筛选,很快地就把数据找出来,大概10秒左右,这个数据就是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相结合。
以上的步骤其实都是符合ROE的财务价值模型,第一步,用机器人把财务的日常工作替代;第二步,用区块链等新工具,对财务的业务模型进行改变;第三步通过智能化的工具,提供更有效的报告,提升产品;最后一步就是推动价值增长。这些步骤是有递进关系的。
关注财资一家公众号,回复“ZYQ”即可获得完整版课程PPT。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