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数据即资产。财资管理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价值将越来越重要,企业财资管理需要在支撑企业全球化、产业链生态建设、资金链守护和自金融能力构建等方面运作好资产数据,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国财资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流动性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企业财资管理。我国企业财资管理的发展过程虽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追赶快速。安永调查发现,虽然57%的企业仍处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状况,但也有近半企业已经将企业财资管理职能进行扩展,同时更有超过70%的企业CFO希望企业财资管理发挥主动创造价值的作用。
1.沙钢财务公司:创新司库管理和提升财资效能,聚沙成“钢”
为提升财资效能,助力集团降本节支沙钢财务公司于2010年3月成立。据介绍,沙钢财务公司是江苏冶金行业唯一一家企业财务公司。沙钢财务公司从成立以来,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发挥金融平台作用,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对成员单位贷款、办理票据贴现、转贴现及再贴现业务、代理成员单位保险、同业拆借、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买方信贷等。沙钢财务公司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资金融通、保险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发挥“ 沙钢集团财资管理平台”的独特作用,以司库管理为主,为集团公司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产生积极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在沙钢集团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沙钢财务公司不仅履行集团资金管理职能,还承担集团资金计划管理、融资管理等职能。
一、在融资管理上,一方面是有统一的融资计划。各成员企业在每月(年)末将下期的融资计划报送至集团财务公司(集团由财务公司负责初审),平衡、协调、优化组合。沙钢财务公司统一管理集团外部融资,各成员企业对外融资需报财务公司,最终上报集团审批决定。另一方面是注重融资结构的优化组合。沙钢财务公司与多家商业银行结成互惠互利、共进双赢的合作关系,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
二、在资金管理上,一方面是沙钢财务公司在资金使用上坚持全面预算管理,科学编制资金计划,通过采取资金年预算、月计划、周平衡、日控制的管控方式,统筹安排生产经营、投资及筹资资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每月初召开集团财务分管、主管领导、各业务部门财务负责人以及各成员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的资金计划会议,对上月资金计划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对本月资金收支计划进行审议,综合平衡月度资金计划。另一方面集团资金由沙钢财务公司“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实时归集各成员企业账户资金,集团所有融资信贷统一扎口到沙钢财务公司,由其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运用信贷、贴现、转贴现等金融工具,加快资金融通和调度,提高结算速度和运用效率,实现资金的规模效应,使各成员企业的资金在产供销过程中的循环流动更为高效,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2.TCL集团:“产业链金融+科技平台”,延伸集团财资管理模式
TCL集团的产业金融业务也从无到有,围绕服务产业生态圈的宗旨,逐步打造出“简单温暖”的产业金融平台。
(1)“管理+创新”:“三大角色”向产业金融平台升级
在管理实践中,TCL集团财务公司将主要职能进行了归纳分类,并概括为服务保障、风险管控和价值提升三大内容。服务保障是立足财务公司的基本职能,提升财务公司管理能力,做好成员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险管控是对涉及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外汇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管理,是服务保障的必然延伸;价值提升则是基于财务公司基本职能的进一步拓展,主要聚焦于为集团实现降本增利。同时,TCL集团财务公司将传统管理的范畴进一步扩大,逐渐参与了长期项目建设管理、资金风险管理、外部银行管理、信用保险管理、集团营运资产管理等职能,丰富了财务公司的管理理念与实践。在集团“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战略的指导下,TCL集团财务公司定位也逐步从金融秩序维护者、金融资源整合者、产融价值创造者这三个角色,向“成就简单温暖的产业金融平台”升级。TCL集团金融生态圈的主要目标是,紧密结合产业背景,通过金融与财资服务深度经营客户、增强客户黏性,在此基础上优化集团盈利模式,实现产品利润和金融利润的有机统一,成为上下游产业链及终端消费者心目中“受人尊敬的全球智慧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商”。
(2)“平台+生态”:以融促产,助力产业链协同和生态圈构建
TCL集团作为智能产品制造和互联网服务的全球领先科技产业集团,以其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供应链条长、主体多,仅一级供应商与经销商就有上万家。其中,许多企业,如代理商、部件供应商和个体户等,因自身信用级别不高,难以提供合格的抵押担保品等原因,造成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产业生态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5年TCL应收账款融通服务平台——“简单汇”应运而生。在平台上,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经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双方确认过的应收账款电子确权凭证——“金单”,实现了双方应收账款凭证在平台内部的拆分、转让、融资等一系列功能。供应链企业拿着“金单”,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应收账款的流转、融资、到期兑付等操作。“金单”交易过程便捷安全,系统自动放款速度快,可有效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燃眉之急”。
“金单”最多穿透到了核心企业的第八级供应商,实现了核心企业信用的无缝传递,为产业链深处1~N层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轻松的融资服务。同时,“金单”可“拆分融资”的特色功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综合来看,“金单”拆融之后,比整体融资节省了大约40%的成本,且平均融资利率也仅为不到6%。
3.正泰:“一个主线、两个底线”力保集团资金安全
正泰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是全产业链的,以投资光伏电站为主,拥有发、集、逆、变、配、送、控系统产品全产业链,并且配套太阳能组件生产、电站运维服务。其未来打造涵盖能源开发、能源生产、能源传输、能源配售、能源利用的能源服务综合平台,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以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愿景,持续为世界贡献清洁能源方案。
正泰的资金管理以“一个主线、两个底线”为原则,一个主线是指围绕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两个底线分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安全。在这一原则指引下,公司在投资修建大型地面电站时采用滚动式建设模式,即在投资修建电站或者收购电站的同时,会出售成熟的电站,但是会把电站的运维业务保留下来,维持资产的轻重比例,保证健康的现金流。而由于分布式电站规模小、地区分散,银行尽调成本高,在这一方面的融资比较困难。针对企业分布式电站,正泰与银行合作,选用期限比较短的产品,并且提高股本金比例,缓释银行风险。针对农户分布式电站,正泰与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了光伏贷产品,由银行对贷款农户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正泰对经销商实施产品限价,确保农户安装分布式电站之后,能够确保农户的发电收益能够还本付息,并且有一定收入。
正泰的内控机制完善,在资金管理上成立了内外币资金池,2017年成立的财务公司更是打通了整个资金体系,包括融资、筹资、资金使用等。正泰票据收入支出量都比较大,其采用池化的管理方式,打通了票据的收入和支付,并且可以方便快捷地拆分合并票据,为企业提高效率,节约大量财务成本。
4.通威集团:行业收紧形势下的财资管理
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在行业收紧的背景下,通威集团度过这样一个艰难的周期并取得了财务业绩的上扬,这源于科学高效的财资管理。
(1)货币资金充足
2018年,通威股份的总体货币资金34.12亿元,相比期初的29.23亿元有一定增长。(“货币资金”主要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构成。)
此外,该公司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其他货币资金”分别是23.69亿元、5805万元。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4.28亿元,与去年的24.89亿元的差距也不明显。上述数据明确表明一点:通威股份在货币资金、财务资金领域的表现清晰且处于正常态势。
不仅如此,通威股份的去年财报中,也详尽披露了企业一部分“货币资金受限”的情形,原因是“为公司融资及经营提供保证”。要知道,一家在市场增长期对外融资的公司,肯定是需要预留部分资金给银行作为融资抵押或项目保证金的,这在所有制造企业里属通行做法。同为光伏上游的中环股份,2018年就有部分货币资金受限,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资金用来做了保证金和定期存单等。
(2)应收账款“分级”管理严谨通威股份年报显示,2018年,该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2.16亿元,其中应收票据为10.51亿元,应收账款为11.65亿元,分别有较大幅度增长。由于该公司在2018年取得了业绩的双向增长,应收账款和票据的同比上扬属于正常范围内。
通威股份通过对已有客户进行信用监控及应收账款的账龄管理,财务部每周会提交重点客户应收款的变动情况,确保公司整体信用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而且在监控客户的信用风险时,按照客户的信用特征对其进行分组。公司称,被评为“高风险”级别的客户会放在受限客户名单中,必须要求其提前支付相应款项。这种较为合理、有分级制度的财务管控方式,为每年达数百亿元收入的通威股份提供了财务安全保证,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合作单位的财务应收账款风险等问题。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