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财资实务 › 一文读懂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未来银行

一文读懂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未来银行

财资君
6 年前

问:银行的金融科技有哪些特点?

答

第一个特点,服务智能化。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推动对前中后台进行数字化再造,创新运营模式,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特点,业务的场景化。一些银行利用小步迭代特点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模式,将银行服务深度嵌入到多维度、高频次的交易场景中,让银行服务无处不在。

第三个特点,渠道一体化。现在银行业的离柜率,从2010年-2017年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2010年离柜率是47%,到去年年底,银行业的离柜率接近86%,基本上都在线上办理业务。

第四个特点,融合深度化。目前银行与金融科技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银行可以通过收购、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布局和借力金融科技创新。

问:金融科技对银行业有哪些影响?

答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表现在客户服务、产品设计、运营模式等三个方面。

金融科技变革开辟触达客户的新路径。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获客,互联网具有用户和渠道入口的巨大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金融机构有效突破地理和距离限制,极大提升了触达及连接用户的能力。

金融科技实现金融服务的新体验,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理念,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加快捷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降低了传统服务模式下的中介、交易、运营成本;双方或多方信息充分透明,交易适时进行,便捷有效率;金融交易突破了传统的安全边界和商业可行性边界,焕发出新的活力,客户感受到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

金融科技革新传统业务的服务模式。在支付清算方面,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数字账户快速融入社交、旅游、消费等生活场景,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在融资借贷方面,商业银行搭建融资平台,对接投融资需求,重构借贷业务模式以获取新的竞争力;在理财服务方面,银行可借助机器人投顾变革传统的服务方式、提升运营效率,进而将服务客户扩展至大众市场。

金融科技驱动银行实现渠道融合。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深刻改变了用户的偏好,占领了大量的用户入口。商业银行必须构建以网络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为主力,实体网点、电话支付、自助终端、微信银行等为辅助、多渠道融合的服务体系。

金融科技推动风险控制的新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了银行信息不对称和风控难题,用更为有效方法找到了互联网银行风控的完美途径。

问: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是什么样的关系?竞争or互补?

答

金融科技和平台效应,已经成为银行业不可忽视的话题,领先银行可以通过收购、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布局和借力金融科技创新。而对中国的银行业,需要提前布局,与各金融科技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共建“金融+科技”的生态。比如工行与京东金融、农行与百度金融、中行与腾讯金融、建行与蚂蚁金服、交行与苏宁金融等的合作,五大国有银行全部完成与科技金融巨头的战略合作。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拥抱大型互联网公司,双方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内容日趋丰富。从竞争到合作,从产品到生态,银行业巨无霸和互联网平台牵手,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

问:银行未来与金融科技的合作会如何发展?

答

当前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主要还是侧重于通过金融科技公司促进自身的科技能力建设,实质上仍然是较为间接的合作方式。在目前已经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和在未来一至三年有意向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的商业银行里面,它们更关注获得金融科技应用成果领域,如客户画像、反欺诈、风险控制等领域的合作。

问:金融科技浪潮“来袭”Fintech如何赋能未来银行?

答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从运营管理、服务模式到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推动其账户、支付、融资、风控、数据等原有业务的重塑和核心能力重构。进而,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其运行机制和流程,构建新的金融网络生态。

商业银行通过机器学习、智能应用、智慧洞察,构建金融大脑,以及借助场景赋能、科技赋能、平台赋能、生态赋能,颠覆传统的风控模式,优化产品定价策略和创新金融服务,驱动了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也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式。金融科技纷纷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核心动力,重点聚焦于生态、支付、数据、科技能力等领域的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和金融创新。

问: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技术进行重构原有的资金业务?

答

共享服务是未来的方向和趋势,共享的不仅仅是财务,还有金融、财资,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技术的驱动下。共享金融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未来方程式。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构筑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金融供求双方的直接交易。共享融资可以通过去中介化,降低融资成本,让用户直接参与金融(包括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普惠金融等融资渠道)。随着共享金融的发展,未来中国将形成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发展格局和金融卖场。

『来源:Bank资管、中国银行业杂志、《财资中国》杂志、网络,由财资一家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银行+金融科技相关内容

一文读懂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未来银行-财资数科
一文读懂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未来银行-财资数科
未来银行金融科技
0

评论 (0)

取消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全球资金集中管理实践
  • “423世界读书日”,给财务人精心推荐的14本好书
  • 矿冶集团: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打造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 企业司库、数智财务、跨境资金、风险管理……2024年财资中国杂志订阅速览!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