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一家全新音频节目《财资零距离》全新上线,已登陆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企鹅FM平台!
本期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来自王鹏虎先生的观点,王鹏虎先生是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这一讲的主题是中信银行:交易银行——数字时代下的生态金融服务。
近年来,交易银行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银行业务之一。事实上交易银行并不新鲜,只是将已有的现金管理及贸易金融等业务进行整合和提升。如果说现金管理或财资管理更加关注企业内部资金,那交易银行则更进一步从集团内部扩展到供应链甚至生态圈,因此它的范畴更广。
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王鹏虎在“CCTM2017中国财资年会.企金论道”上发表题为《交易银行:数字时代生态金融服务》的演讲,主要围绕四个方面:一是交易银行与生态金融,二是生态金融内涵与特点,三是生态金融实施路径,四是中信银行的交易银行之路。从银行金融服务的视角探讨了如何提高企业的财资绩效和促进银企互联互通,从而提升企业财资绩效。
何为交易银行?业界并无统一概念。中信银行认为交易银行是数字时代的公司金融,是以电子银行为渠道,以电商平台为场景,以现金管理和贸易金融为主体,以服务客户交易活动,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为目标的综合化、生态化的金融服务。生态这一概念来自于生物学,是指一个由不同类型生物种群及其所处环境通过相互支持与制约而形成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经济生态是具有开放性质的经济体,互联网生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用户价值为导向,通过跨界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用户关系圈扩展,打破工业化时代下产业边界和颠覆传统商业生态模式,实现链圈式价值重构的生态体系。
互联网生态也是经济生态,其特殊性在于融入了互联网技术这一要素,使经济生态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经济往来、交易行为等都是通过线下连接,而互联网则把经济生态中的各要素更实时、紧密地连接起来。同时,还能实现相互之间经济往来、交易行为实时数据的沉淀。
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金融日益呈现出生态化的特点。实际上,金融本来就与整个产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活动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经济往来,存在交易行为,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互联网化的IT技术不断出现,使得金融和产业以及消费者的连接更加紧密,呈现出互联网生态化的趋势。针对这一新生的金融业态现象,中信银行在2017年5月份提出了生态金融的概念,生态金融是金融机构在深入洞悉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应用卖方整合理念和金融科技,依托线上云服务平台,通过自建场景、嵌入场景、输出场景等不同交易场景,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服务要素,实现无边界高效能要素聚合,形成多层次跨界融合服务能力,为生态平台客户提供不止于金融的一站式综合化交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助力客户健康快速成长,提升经济生态系统的金融效能,使金融更加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这一定义当中,把生态金融特点、服务对象、手段、主体以及目标都概括出来。
生态金融具有四大特点:一是数字化转型,服务渠道线上化,风控模式数据化,服务方式智能化;二是场景化服务,银行产品服务嵌入到交易场景,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三是平台化运营,通过构建基于统一平台,来承载服务对象、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四是共享化模式,通过平台实现客户、产品、服务、数据和价值共享。
生态金融服务对象是生态的。生态金融服务的对象比较开放,服务对象既有大型的核心企业,也有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还有终端消费者。一个生态聚落中的所有客户都可能和应该是服务对象,银行将客户视作一个整体群落,而不再是单个客户。
生态金融服务主体也是生态的,不同金融机构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主体。比如,可能会有一家主体银行联合其他同业,包括一些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等共同服务生态客群。过去各方可能更多是竞争关系,但是现在更强调竞合关系,其中合作大于竞争,尤其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各自风险偏好、客户定位存在差异,大家可以通过错位竞争实现同业或异业合作,这也可以理解为团售,即组团给客户提供服务。
生态金融服务方式也是生态化的。基于生态金融云平台的服务包括统一平台、交易链接、共同客户、流程融合、数据共享等内容。当我们服务于一个客户时,可能连接很多上下游企业,按照传统方式,一家银行单独服务,可能只能服务其中一小部分满足其风险管理要求的客户,其他则由于风险偏好、授信政策和定价等限制无法提供服务。而采用新的方式,就可以把那些无法服务的客户推送给其他金融机构,甚至一些VC/PE。而这种业务模式通过线上化的平台是很容易实现的。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收听!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