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财资实务 › 金融科技公司“回归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

金融科技公司“回归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

财资君
7 年前
金融科技公司“回归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财资数科
科技已经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细分行业具备不同的特点,银行、保险、资管等各细分行业应用及寻求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资管行业、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与发展趋势。

part 1银行、保险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既是回归本源,又是深度融合

文 | 张立钧 编辑| 姚顺意

来源 | 《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调查报告》

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微信公众号首发,转载注明来源。

综合银行、保险、资产及财富管理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合作需求来看,他们既需要从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中获得技术能力,实现自身技术能力提升,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也有和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直接业务合作的需求,这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能力和意愿较为匹配。经过近几年监管和市场参与者的磨合与交锋,双方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各自回归本源但深度融合是大趋势。

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前景广阔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以基于互联网的获客平台或入口、智能投顾、大数据为基础的客户画像三个方面为主。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和金融科技公司可持续挖掘其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如利用金融科技低成本和无边界的特点,将客户群体扩大至未受金融服务覆盖的人群,扩大客户基础。

资产及财富管理是典型的轻资产金融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且业务模式创新速度快,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更注重获得直接的业务价值,合作方式灵活。在当前的监管趋势下,资产和财务管理行业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满足风控合规、信息透明披露等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未来一至三年,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会更加关注智能投顾,并且持续扩大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

金融科技公司“回归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财资数科
▲图 资产和财富管理业侧重的合作领域

案例分享:国元证券与京东金融推动“无界金融”

国元证券于2017年12月16日公告称,与京东金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金融+科技”开放生态。双方将推动无界金融的全面合作,包括综合金融服务的推广、金融平台内容与功能的开发、业务接入、大数据量化研究、用户精准运营和精致服务、身份识别和适当性管理、投资者教育、实体企业的投融资服务、资产配置和资源优化、人工智能金融云技术应用、风险控制及征信体系建设,支付业务,第三方合作及精准扶贫等,具体业务合作内容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确定。

国元证券认为,该合作将对公司在推广综合金融服务,打造数字化、全场景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资料来源:综合媒体报道

金融科技公司: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智能化决策、移动化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近年来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策略也有所转变,“回归技术”逐渐成为趋势。本次调查中,金融科技公司受访者预期未来与传统金融机  构的合作领域主要是为后者智能化业务提供决策支持,以及助力后者的中后台自动化、智能化、移动化运营。

随着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对象从消费者(C端)向金融机构(B端)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金融科技公司“回归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财资数科
▲图 金融科技公司希望合作的领域

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过去一段时间内,在互联网金融浪潮驱动下,大量科技公司试图直接发展金融业务,带来了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典型示例是移动支付领域实现的巨大成功和变更。但金融业态普遍具有极强的风险外部性特征,强监管是必然。此轮金融和科技各自回归本源,在未来也必然进一步融合,符合螺旋发展上升的经济规律。

金融科技公司当前注重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两个科技领域,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普遍需求较为匹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技术合作过程中,既能满足金融机构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要求,又能提升角色及定位,而不仅仅是技术外包商和实施商。

从长远看,金融科技公司在客户体验、产品运营、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较为灵活,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与中小型银行和保险公司、资产和财富管理机构合作的空间广阔。

今年是普华永道第二次在中国进行金融科技业态的相关调查,调查工作于2018年4月至6月以在线问卷的形式展开,共回收了135份有效反馈。受访者中约三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七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按照职级层次分类,其中77%为企业的中高层决策者或管理人员,23%为基层执行人员。

金融科技公司“回归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在科技,而非金融-财资数科

 

金融科技
0

评论 (0)

取消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全球资金集中管理实践
  • “423世界读书日”,给财务人精心推荐的14本好书
  • 矿冶集团: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打造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 企业司库、数智财务、跨境资金、风险管理……2024年财资中国杂志订阅速览!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