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中国交易金融服务创新论坛(TFIF)暨第10届中国商业银行财资论道上。中国金融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红地与几位大咖围绕“新形势下,金融方面的 ‘事’和‘人’的管理实践探索”等话题共同研讨。本文根据发言实录整理。
编辑/李菲
刊于《财资中国|财富风尚》2018年8月刊,有删减
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正往高度的财富管理方向转型,但对交易管理、财资管理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无法上升到整个财富管理层面。企业的财资管理,特别是包括交易现金这方面,国家有三个规定:第一是要遵守现金管理,保障它的金额数字透明情况,保证资金的流向是合理的;第二是保证资金充足,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资金;第三是要避免企业的资金沉淀。
实际上,我们存在着对企业金融领域的培训和教育缺乏的问题。金融危机以后,2015年企业的整体业绩得到了提升,但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现阶段就企业资金的管理模式来看,它经历了传统财务数据的资金管理、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公司的资金管理以及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每种模式各具特色,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对资金管理定义的情况及经济、文化、历史背景等,采取适当的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未来财富管理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一是企业与银行共建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够对应到各家的平台,银行也能够直接对这家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协调,可以通过设计自动导入、自动合成来实现资金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比对核算。显而易见,资金管理平台对企业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理财等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搭建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实施费用高、项目周期长,要求比较高,所以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例如,企业激励税收和财政的支持。
二是跨行现金管理平台,如果能够对分散在各家银行的账户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地获取各家银行账户的余额和交易信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则有利于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同时,有利于银行有针对性地对平台进行专门辅导管理。
三是创建直接接口的标准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与银行标准化之间尽可能地协调。企业希望银行提供的服务越完整越好,而数据信息差异化对银行的账户管理造成很大困扰,所以银行从数据的提取、提供以及企业的信息知识方面,最好能有统一的标准。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