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中“即服务”(as-a-Service)业务模式的的兴起以及线控技术(Tech-by-Wire)的发展成为全球对公银行发展的技术基石。而为企业提供实时对账、嵌入式金融、银行即服务(BaaS)、B2B BNPL(公对公先买后付)、流动性管理、交易银行业务生态化等成为全球对公银行业务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
近几年,随着各种风险持续影响着全球金融业,以及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的创新等等,给全球银行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2023年3月7日,IDC金融行业研究团队(IDC Financial Insights)针对全球对公银行业务发展提出了十大预测。
近日,IDC中国金融行业研究总监高飞在接受财资中国专访时,介绍了IDC提出全球对公银行业务的背景,并针对十大预测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享。高飞指出,IDC在2023年针对整个金融行业提出了全面的预测,包含了对公银行(Corporate Banking)、银行业(Banking)、数字信贷(Digital Lending)、资本市场科技(Capital Market)、保险业(Insurance)与支付科技(Payment)六大领域的预测内容。2023年,企业将从数字化转型时代进入到数字化业务时代,利用行业生态持续进行业务创新,运用大数据分析、云、移动、物联网、AR/VR等来改变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与价值主张成为发展趋势。IT行业中“即服务”流程的兴起以及线控技术(Tech-by-Wire)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两到三年推动数字化韧性提升以及智能决策的两大关键。此外,企业流动性资金短缺、资本市场疲软等微观因素,都影响着全球对公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
01
新数字技术应用,助力对公银行新效能
数字技术简化对账处理流程
在全球对公银行业务2023年十大预测中,IDC指出到2024年,30%的对公银行将提供基于支付请求、电子发票和实时支付的对账服务,为银行对账业务带来新的收入流。随着全渠道互动的激增和多种支付方式的兴起,支付相关流程特别是对账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且亟需更简化的处理流程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云(Cloud)、人工智能(A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对账流程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有效解决了银行对账高劳动密集型难题。此外,数据包括数据底层算力以及跨平台、跨渠道、跨业务的数据互通与数据治理等,也是银行提升实时对账服务能力的关键技术点。高飞指出,银行为企业提供支付请求、电子发票和实时对账服务,需要实现银行业务系统“无摩擦式”嵌入企业整个IT系统,从而全面把握企业分层分级数据,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能力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要做好API管理,包括技术标准、接口标准等,实现银行服务与企业业务的对接,以提供银行即服务(BaaS)。
除此外,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对于金融报文消息标准如ISO20022的推进将更为有效地简化对账过程和降低成本。ISO20022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报文交换的开放式全球标准,它提供了一套通用语言,用于发送和交换支付数据,增强了全球企业、支付系统和金融机构的交互,可以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银行和客户的支付效率。ISO20022通过提供丰富的支付数据,实现更强有力的欺诈控制、更准确的行为预测,进而塑造更富韧性的金融业,以最终实现支付领域的革新。该标准的推出顺应了全球实时支付系统的兴起。据悉,SWIFT将于2023年3月正式启动跨境支付领域的ISO20022标准迁移工作。“届时,ISO20022将对整个银行对公业务系统包括对公支付、跨境国际结算系统的改造产生一定影响。”高飞如是说。
以数据开放推动企业流动性管理
IDC在全球对公银行预测中提到,到2028年,50%的企业将实行企业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提供基于应用程序接口的实时数据服务和交易服务以集中司库管理。
近年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早期的天喔国际、宏图三胞等,再到近几日美国硅谷银行倒闭,都让企业逐渐意识到流动性风险的巨大影响。司库管理尤其是流动性管理开始成为企业CFO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司库与流动性管理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未能有效地向主要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s,如公司高层及董事会)传达关键的司库及财务指标。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流动性管理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实时访问能力。
第二,对于收入可能流失的管控,包括欺诈和支付优化。鉴于平均每家企业每年会经历5~10起欺诈事件,这将对现金的流动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司库业务的监管环境在不断变化,如增值税变化、开放银行实施和即将到来的LIBOR变化。也就需要企业CFO必须拥有应对这些监管转变的工具以推动司库管理更规范。
高飞指出,企业级流动性管理(Enterprise Liquidity Management,ELM)仍处于起步阶段。IDC金融行业研究团队的调研显示,12.5%的企业认为自身可以实现整体现金流的可视性;15%的企业在2021年底才开始尝试进行全企业级的流动性管理。另外,有5%的企业认为自身具备超过三个月的现金流动性管理能力,而剩余95%的企业则对超过三个月的现金流动性状况没有任何概念。
银行是企业流动性管理的基本支柱,其提供实时数据和洞察、完全自动化的交易,以及实现企业所追求业务成果的能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美联储计划在2023年5月至7月间推出“FEDNOW”即时支付系统,旨在实现支付的实时结算清算,为企业实现流动性管理提供了工具。高飞认为,企业级流动性管理非常依赖于数据的开放与整合,这不仅要求企业内部业务系统、ERP系统、司库系统、人力系统等无缝对接,还包括与外部银行系统、政府平台等生态合作伙伴的连接,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级数据统一处理。此外,智能自动化和分析能力建设也尤为重要。
02
新金融服务模式,赋予对公银行新内涵
以终为始,金融机构推动未来行业生态构建
IDC在全球对公银行预测中提到,到2025年,全球对公银行收入的40%将通过合作业务积累,如嵌入式金融、银行即服务(BaaS)和平台整合。
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影响下,全球对公银行业务面临着盈利增长停滞的局面,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尽管银行业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纷纷进行了业务流程与服务的线上化,升级了数字化用户体验,但并未改变业务和服务模式的本质。随着平台商业模式以及生态系统的出现,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开始将金融产品与服务融入客户旅程中,从简单的收付款到投融资解决方案,只要在客户需要时金融服务就会出现,一定程度上与银行展开了间接竞争。金融科技公司展示了嵌入式金融和银行即服务(BaaS)的原理,也为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发展方向与利润增长机会。而其中,如何理解和合理使用生态成为关键。
高飞提到了IDC的一个研究框架——“未来行业生态”。在这个行业生态中,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了数据与洞察的共享,应用程序的共享以及运营和专业技能的共享(图1),并以此推动生态中不同链条点上的大型或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整个生态的数字化。而在这个行业生态中,谁才是推动者?是政府、金融科技公司还是金融机构亦或是大型集团企业?IDC相关调研指出,全球范围内5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金融机构来推动行业生态的数字化进程,打造数字化能力,即“以终为始”,利用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以平安银行为例,其联合合作伙伴成立了“星云开放联盟”,通过搭建全生态、全场景数字服务平台,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技术、服务、用户的高效流转及对接,并对外输出平安银行在物联网、开放银行平台积累的行业经验、风控模型,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将金融、技术服务覆盖至末端小微客群,拓展更多金融服务场景。
图1 未来可信行业生态模型
为什么金融机构需要去推动行业生态的构建呢?高飞认为主要有这几个原因:首先,金融机构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与商业需求;其次,金融机构具备比较高的技术和数字能力,可以更好地协同与整合生态各方;第三,金融机构构建行业生态,有助于顺应当前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更主动地去了解长尾客户,通过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与打通,实现批量获客与更好的精准风控,推动行业和整个生态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嵌入式金融推动交易银行新发展
IDC在全球对公银行预测中提到,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全球银行已将重点转向综合交易银行服务以增加经常性收入来源。高飞解释道,摩根大通与高盛这些全球银行便是通过嵌入式金融服务,基于BaaS模式,通过API连接企业各类司库、财务、业务等系统接口,无缝嵌入企业客户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旅程,将支付处理、现金管理、司库、贷款和投资等金融服务在企业移动应用中主动触达给用户。
高盛在发布的报告指出,嵌入式金融使得行业生态中的金融服务更具交互性。在这个过程中,BaaS基于云、API等技术,能够让金融服务提供商与企业客户之间“丝滑”连接。而高盛交易银行天然具备了BaaS基因,是实施“go-to-market”战略与构建技术平台的核心(图2)。
图2 高盛交易银行BaaS连接方式
此外,高飞提到在行业生态下供应链金融的新发展赋予了交易银行新内涵。在过去,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1+N”的担保融资服务。而当前供应链金融视角可以拓宽至整个行业生态。通过行业生态内部多方与该企业的往来关系,可以更全面、更立体、更客观地把握它的业务经营、还款能力等,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数字化风控。
B2B BNPL模式,创新数字化贷款服务
IDC在全球对公银行预测中提到,到2026年,全球B2B BNPL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金融科技公司和BNPL平台将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向中小企业提供营运资金贷款。
B2B BNPL模式主要诞生于有非常完整的信用体系及供应链交易数据的欧美发达国家,基本是通过支付、资金结算、风控自动化信用审批等一站式的金融科技公司或技术平台如SaaS,来为企业提供先买后付的数字信贷服务。“但是B2B BNPL在国内市场并不成熟,主要还在于BNPL模式背后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风险考量存在不确定性。”高飞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