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更加希望银行提供高效能、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前,银行为企业流动性管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贷款、法人透支账户、表外融资工具等,但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利用不充分。在对企业流动性服务需求进行系统化调查分析后,浙商银行发现企业流动性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不发生价值损失的前提下保持对外支付和偿债能力;两个基本需求点:一是降低融资成本,二是提高服务效率。
为满足企业需求,浙商银行创新设计和开发了池化融资平台,确立“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的定位,以客户价值创造为导向,以盘活企业的流动性资产为基础,深化流动性金融综合服务,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
第一,以池化方式盘活企业沉淀资源。大家普遍关注如何帮助企业筹资、融资,这很重要。但具体到企业个体,我们更注重的是如何帮助企业管理其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在此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总体融资量,从而降低总融资成本。浙商银行以企业流动性服务为切入点,围绕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两大核心需求,创新“互联网+”应用和“池化”融资业务模式,创建票据池、出口池、资产池等“涌金”系列池化融资平台,通过帮助企业盘活沉淀资源、提升流动性管理,来减少整体负债量, 进而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此模式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第二,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给银行的业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会,我们致力于把金融、科技融合到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中, 成效明显。就像最近新推出的至臻贷,可以让企业自己在网络上定制贷款,包括贷款金额、取款方式、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利率计息方式等,后续使用、提款、还款都能够在网上进行操作,不需要客户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手续,这不仅提高了业务效率,而且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让客户切实感受银行服务的创新能力。
第三,构建开放共享的“金融生态圈”。中国的企业正从单纯的以借贷为主的传统需求向更丰富、更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转变,商业银行的角色也从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转为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共享经济条件下,我们不仅要让客户分享低成本的资金,还要分享银行的服务能力,更好地贴近并嵌入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出于这样的战略思考,浙商银行构建了“易企银”平台,拓宽企银合作渠道和模式,新平台不仅能够融通资金进行支付结算,而且可以让集团企业实现“财务公司”模式的内部集中管理,还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量身定制,分享银行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经过这两年实践,浙商银行流动性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客户数量已经超9600家,其中800多家是大企业; 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形成了系统化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易企银等平台,且在不断地迭代开发升级中。下一步,浙商银行将秉持打造“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的目标,持续创新,不断增加新功能、新服务,培育新特色、新优势,促进企银新合作、新发展。
2016年12月7日,浙商银行副行长徐仁艳在CCTM2016中国财资年会上分享了浙商银行打造“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的实践经验。本文根据徐仁艳先生现场演讲实录整理。关注财资一家(微信号:TreasuryChina),在线订阅《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