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数智财务 ›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提升民企财务运营能力?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提升民企财务运营能力?

财资君
5 年前
文 | 德勤

企业的韧性表现在财务策略稳健、有良好的现金储备和成本管控能力。在全球疫情升级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空前的现金流的压力和现金流断裂风险。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应收账款,打破部门之间壁垒,实现全面可视化和数字化的“韧性”供应链,是民企盘活现金流、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30年,企业每3至4年就要经历一次“一生一遇”的危机,这些事件既不是罕见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复杂的、互相联系的,是系统性事件共同作用的产物。韧性企业不仅能够长期生存而且要跨越多个经济周期繁荣发展,历经时间的考验。同时,他们针对变化和突发干扰可进行预测、准备、应对和适应以保证生存和持续发展。
这正是后疫情时代中国民企亟待打造的重要能力,不仅是短期“活下来”,更是如何加码“长期战略”。这两者的结合很关键,危机应对是与企业常态管理紧密结合的。良好的现金储备和成本管控能力是疫情之后民企财务韧性的表现。供应链的重塑是民营企业盘活现金流、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

供应链重塑进一步降本增效

在疫情笼罩下,民企的生产经营和供应链面临全新的挑战。国内疫情伊始,生产物流运输受阻,设备开工率降低,下游客户回款不畅,资金链阶段性紧张,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出现问题,许多民企难以按时偿还即将到期的贷款,融资渠道进一步受阻。

从经营、投资、融资三方面“开源节流”,打好现金流的“保卫战”是疫情期间民企的主要财务策略。而供应链管理是民企盘活现金流、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民企主要集中在科技、制造业和零售、批发和分销行业中,这些行业普遍受到供应链的较大冲击:

需求端的预测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推动了异常的消费行为,基于历史需求的统计和预测已不再可靠。企业不足以根据历史需求和销售数据来计划生产、补给、供应商订货、交通运输安排和财务预测等关键业务决策。

消费需求大规模转移到在线渠道

线下大规模零售渠道的关闭,促使批发商和制造商考虑快速部署在线渠道,以弥补因线下销售渠道受阻而的损失的销售额,同时降低人员接触感染的风险。

部分供应商无法满足供货需求

同时,企业往往对一级供应商以外的其他供应商的了解有限,无法快速找到新的可替代的供应商,影响满足客户订单的能力。

库存量对于企业生存至关重要

这场疫情暴露了许多采用即时库存的企业存在原材料断供的问题。鉴于当前市场供需的改变以及现金流的限制,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库存量,在供应链中建立弹性和敏捷性。
未来的不确定性促使中国民企重新审视自身供应链管理能力。首先,对于位于制造业中心的民企来说,需要开拓自力更生的研发转型之路,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迈进。
其次,民企可以通过建立弹性的供应网络以应对风险。这场疫情让企业进一步体会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加速端到端供应链的数字化,实施从数字采购到智能物流的一系列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在面对外部挑战时,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控其供应链状况。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实现灵活的“订单到交货”模型以管理需求波动。企业需要重新评估供应链策略和生产制造策略,以及时应对和满足来自需求端的波动。
最后,企业也可以通过评估生产运营流程、IT系统、组织结构等各个模块的成熟度,识别并修复供应链中的“短板”,加强运营改善,进一步降本增效。

海外投资并购进一步回归理性

民企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国际化发展是民企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今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民企目前的国际化的主要手段仍集中在贸易层面(图1),海外销售和分销(67.4%)和全球供应链整合(65.2%)位居第一、第二。海外并购和合资的比例从去年的37.7%上升到了今年的56.5%,位居第四。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提升民企财务运营能力?-财资数科图1  贵公司国际化进程主要包括哪些?
中国民企在海外投资并购方面这几年阻力重重,贸易摩擦等地缘政治因素使并购难度加大。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一度量价齐跌(图2),从2016年顶峰时期的609起交易数量下降到2019年的384起。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提升民企财务运营能力?-财资数科图2  民企海外并购数量和金额
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许多民企财务压力陡增,一些海外并购交易短期搁置。目前,在海外投资并购时(图3),民企主要遇到的挑战集中在收并购前、中、后期的风险管控(76.1%)以及明确母公司对海外公司的管控组织与策略(71.7%)两方面。民企的跨境投资和并购将进一步回归理性,更加关注投后管理的环节。以往的很多并购没有取得1+1>2的效果,交易架构设计与法律服务流程上可以再优化设计,以实现最大的协同效应。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提升民企财务运营能力?-财资数科图3  您认为,在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时主要的难点在哪里?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供应链迁移的带动下,针对亚洲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数量有一定上升(图4),东南亚成为未来5年民企进行海外投资扩张的首选区域(91.3%)。同时,东欧国家对于中国并购接受度更高。

后疫情时代下,如何提升民企财务运营能力?-财资数科图4 如果您的公司决定在未来5年内进行海外投资/扩张,哪个是首选区域?

随着民企自身业务发展需求,以及“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中国的民企将继续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上重要的参与者。疫情过后,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个经济全面复苏的经济体,民企的海外投资并购将呈现新的机遇。

海外资产估值下滑

一方面,众多欧美中小型企业陷入停产停业状态,营收剧减,现金流承压严重,卖方出售意愿/公司融资需求增强,为民企开展海外并购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受全球资产价格下跌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海外部分优质并购标的的整体估值下行,卖方价格预期有所下降,是民企收购优质资产的好时机。

中国企业布局全球供应链的需求增加

过去几年,民企的海外并购主要围绕拓展国际客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核心技术、拓宽产品线等来展开。疫情的爆发促使更多资金充足的企业考虑通过合适的并购来进一步深化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提升企业未来的抗风险能力。

区域内并购机会可能增加

由于境外投资机会受限,民营企业可能将投资并购机会聚焦在国内区域市场,已达到完善产业链、寻求新技术、以及拓展增长市场等目的,特别是消费品、高科技、医疗健康以及智能制造等行业中的优质项目依然会受到关注。
本文摘选自德勤《第二届中国卓越管理公司项目白皮书》

 

财务管理
0

评论 (0)

取消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 直播回放 | 八讲八策、八大升级!《企业司库开年八讲》为您解析企业司库体系的建设路径、重点和趋势
  • 江苏银行杭州分行:以科创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 浙商银行:用数字金融助力天能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浙商银行:助力番缆集团财资服务与产业链升级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