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数科 财资数科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首页 › 数智财务 › 陈春花:释放组织新价值,构建数字化生存能力

陈春花:释放组织新价值,构建数字化生存能力

财资君
4 年前
随着数字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驶入快车道,人们愈发意识到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只有通过价值共生重构组织管理,人们才可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数字化时代找到新的前进方向,从而让组织中的个体、组织本身以及与组织相关的合作伙伴都能充分释放价值,并创造新的价值。

文/董兴荣 丁梅琴
春暖花开,万物共生。随着数字化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驶入快车道,人们愈发意识到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然而,受限于战略认知、数字能力、资金储备等多方面因素,不少企业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在其新书《价值共生》中以数字化生存为背景,给出了企业组织的进化路径,让身处转型窘境的企业深受启发。

近日,《财资中国》受邀参加了《价值共生》新书首发式,并就数字化转型话题与陈春花教授展开对话。陈春花教授从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重大变化出发,描绘出组织价值重构的未来,助力企业构建数字化生存能力。

陈春花:释放组织新价值,构建数字化生存能力-财资数科

新认知+新定义:数字化塑造全新组织管理体系

数字化洪流席卷而至,唯有主动投入方能不被裹挟。作为数字化原住民,互联网企业天然带有数字基因,已是生在浪潮之中。而传统企业与之相比,囿于已有的成熟组织体系和前期的竞争优势,难以下定决心浴火重生,往往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转型成功的关键前提是打破思维的窠臼,对数字化建立清晰的认知,并正确理解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组织管理新内涵。

把握数字化的三大本质特征

陈春花认为,持续领先的企业所拥有的数字化生存能力,首先体现在企业家对数字化本身的理解以及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她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将数字化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三个部分:“连接”“共生”“当下”(图1)。

陈春花:释放组织新价值,构建数字化生存能力-财资数科

图1 数字化三大本质特征
  • 特征一:连接——连接大于拥有。

工业化时代,企业需要自己拥有资源和能力,并以此构建核心能力,确保实现企业战略。数字化时代,通过“连接”,企业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外部能力,快速汇聚实现企业战略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而不受限于自身。

  • 特征二:共生——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

就如数字孪生般,数字化正将现实世界重构为数字世界,这种重构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包含数字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再创造,这意味着数字世界通过数字技术与现实世界相连接、深度互动与学习、融为一体,共生并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 特征三:当下——把过去与未来都压缩到当下。

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时间价值的改变,更导致了与企业最相关的三个方面发生改变:企业寿命、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争夺顾客的时间窗口都在缩短。所以过去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反而成为局限性,持续跑赢的关键是理解“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这三个特征也决定了数字化对产业的意义。数字化资源将通过各种形式源源不断地渗透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诞生无限可能的“新产业组合”,使得各个领域因数字化显现出全新的价值。产业新价值的创造则需要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将市场与技术的变化融入组织的能力,持续实现真正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重新定义数字化时代下的组织管理

数字化的变革重新定义了组织管理。“只有清晰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变化,才能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困难不在于技术,不在于产品,不在于市场,而在于如何解决组织的问题,这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非数字原生企业。”陈春花教授表示。

  • 一是业务逻辑的调整。

数字技术打破了很多行业的边界,跨界颠覆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全新、未知的领域里,企业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所以要从竞争逻辑转变为共生逻辑,共同为顾客创造新价值,也为自己获取生长空间。

  • 二是组织管理的调整。

单个、单层的组织独立创造的价值有限,当与更多、跨领域的价值网络组合,可以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因此企业要走向共生组织。而走向共生组织具体要考虑四个问题:能否做到与合作伙伴互为共生?是否愿意与生态伙伴分享利益?组织的柔韧性与灵活性能否表现出来?组织能否得到协同的效应?

  • 三是个体与组织关系的调整。

数字技术平台下,人才跨边界流动成为大势所趋。组织目标的达成方式不再仅仅是让个体服从,而是要涵盖个人的目标,给个体提供价值崛起的机会。这就需要企业转变组织形式,保证年轻人和员工能够持续发挥创造力。

对于大型集团企业而言,在这方面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与中小企业注重创新相比,大型企业更加强调风险控制;第二,大型企业对整个产业乃至社会的影响更大;第三,大型企业本身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管理体系。基于此,大型企业往往以稳健为先。那么,如何在稳健与敏捷之间寻求平衡?陈春花教授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通过激活业务提升竞争力;二是通过数据共享构建敏捷平台;三是通过绩效文化建立敏捷组织。

数字化生存意味着价值重构,也意味着企业与顾客之间、与合作伙伴之间共生出新的价值。围绕新价值共生,必须找到组织管理的答案,使组织能支撑企业实现价值共生。

新价值+新路径:新组织支撑企业实现价值共生

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我;越来越多的个体希望获得有意义的工作。从技术到人,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以达到系统的和谐,将混沌系统转变为一个自组织系统。这一进化的过程,其标志正是个体价值与组织价值的释放。

组织价值重构的三个关键词

数字技术对组织的功能角色、发展路径等都提出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要求,对此陈春花教授介绍了数字化时代的组织价值重构的三个关键词(图2)。

陈春花:释放组织新价值,构建数字化生存能力-财资数科

图2 组织价值重构的三个关键词
  • 关键词一:赋能。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组织管理的好坏,主要依赖强个体或优秀者与组织的关系状态,如果这些“强个体”愿意与企业组织组合在一起,且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同时又不断有优秀者加盟,那么这就是优秀的组织管理。陈春花教授将这种组织管理状态称之为“赋能场景高的组织”,反之则是“赋能场景低的组织”。

  • 关键词二:共生。

数字技术带来的无限连接使今天的企业无法独立创造价值,而需要与更多组织、更多系统,以及更广泛的外部环境构建共生、创造价值。领先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增长强劲,关键是因为其构建了共生价值网络,与价值伙伴成员共生、共创、共享价值。

  • 关键词三:协同。

数字技术改变了消费端和生产端,消费与生产互动是核心,实现生产与消费协同成为一个更关键的要求。因此,讨论今天组织发展的问题,就是看企业能否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能否进行更大规模的合作,能否真正地与更多成员组合并创造价值。

个体与组织的共生逻辑

在基于价值共生的管理新范式中,个体与组织的关系也成为基本命题,即个体如何为组织创造更多价值、组织如何为个人提供更多资源。对此,陈春花教授提出需要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 一是从管控到赋能。

激活个体的重要任务,便是要摒弃组织固化的权力带来的既有概念的桎梏,将权力下沉至每个组织成员,提供多角色机会、高身份认同并打造赋能工作场景。

  • 二是从科层制到平台化。

与科层制相比,平台化管理借助数字技术大大压缩了层级,让员工在组织内部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组织也由此获得更多的柔性化能力。

  • 三是从分工到协同共生。

数字技术带来的信息共享让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让组织能够突破已有能力的局限性,在开放协同中获得更多增长空间。

当强个体出现时,领导者也需要以全新的角色出现。

  • 角色一:布道者。

强个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多元化,因此很难达成共识。要汇集众多强个体并发挥所有人的价值,前提在于领导者通过“布道”凝聚共识并实现价值共鸣,从而维持企业在一个巨变环境下所需要的向心力。

  • 角色二:设计者。

现今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战略洞察力、理解消费者与人性需求的能力,而且要能够以设计为导向,让一家公司的产品、商业模式和组织制度具有“梦想”的力量,这样才能让无数强个体的创造力形成合力。

  • 角色三:伙伴。

在新的管理范式中,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彼此成为伙伴式、甚至好友式的同事关系。员工要能够与领导者平等对话,在员工专业领域内,领导者要能够成为被管理者,成为团队成员之一。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包容心和亲和力。

在数字化生存背景下,个体价值的崛起带来了向全新管理范式的转换,以及组织平台的激活,开放协同的组织平台所构建的价值网络产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之匹配的新组织模式释放出前所未有的价值。

陈春花:释放组织新价值,构建数字化生存能力-财资数科《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
作者:陈春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60506

 

数字化
0

评论 (0)

取消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

  • 直播回放 | 八讲八策、八大升级!《企业司库开年八讲》为您解析企业司库体系的建设路径、重点和趋势
  • 江苏银行杭州分行:以科创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 欢迎订阅2025年《财资中国 · 财富风尚》杂志!
  • 浙商银行:用数字金融助力天能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浙商银行:助力番缆集团财资服务与产业链升级

搜一搜你感兴趣的

财小神RPA

热门推荐

以共享型财务与司库型财务为两翼,推动实现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25家央企:2024年财务工作重点
6家央企实践:持续推进境外司库体系建设——设立香港财资公司、构建跨境资金池
【对话】天能集团财务总经理王志军:“15356”财务模型下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大视角剖析,解读司库的本质

推荐标签

TOP访谈 中国司库 交易银行 会议资讯 供应链金融 共享服务 封面故事 政策资讯 数智财务 新刊导读 财资实务 默认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
  • 约访/投稿/授课/讲座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6-2025 财资数科. Designed by nicetheme.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302 号 浙ICP备14016018号-1
  • 首页
  • 中国司库
  • 数智财务
  • 共享服务
  • 交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