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华夏邓白氏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
来源 |《财资中国|财富风尚》杂志2017年12月刊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2017年供应链金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宏观环境利好、产业生态稳健繁荣,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行业龙头、B2B平台、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信息化服务商等都纷纷往供应链金融领域渗透,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供应链金融服务主体
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囊括了银行、行业龙头、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企业。其中,供应链管理企业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类数量约占45%。
▲图 供应链金融公司类型分布
供应链公司:在本次调研结果中,供应链管理企业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占比最高,达27%。我们认为传统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步趋于稳定且饱和的状态,供应链管理企业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是在采购执行、销售执行等供应链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垫资垫税服务。供应链管理企业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模式成熟,回款相对稳定,收益预期相对明确,风险多为操作风险。
B2B平台:在本次调研结果中B2B电商平台占18%。它主要体现为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从交易端切入的B2B平台,鼓励并促成客户的在线交易,使交易数据沉淀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信支持;另一种是从服务端切入的B2B,为客户提供寻源、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服务。B2B平台通过构建生态圈将供应链金融的各方主体吸引过来,包括资金供应方、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仓储公司、物流公司等。通过平台的交易、服务、物流、风控等来保障、帮助资产方客户得到相对便宜的资金,帮助资金方更全面更精准地控制风险。
金融科技公司:数据金融公司自有技术及研发能力使得金融科技公司能够搭建平台,连接前端多个融资需求平台,后方连接多层级的资金平台,而融资需求平台大多是核心企业、B2C平台、B2B平台,资金端涵盖了银行、保理、小贷、信托等等多层次金融提供方。金融科技公司则负责内外部数据归集、处理、传输、分析、协助风险识别与控制,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
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信息服务业是现代金融行业的核心成分与新生力量,由三个大版块组合而成:金融资讯、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网络信贷是继第三方支付之后,在金融信息服务产业中快速成长起来的领域。金融信息服务产业提供的第三方服务其本质是沟通金融需求与供给双方的纽带,通过平台自身的风控能力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种相对便捷高效的融资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包括融360、宜人贷等。
行业龙头: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或依托产业联盟打造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平台,通常优先满足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融资需求,再沿上下游向外延拓展,或者部分国有企业利用低成本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然后对接规模稍大的项目,而这部分项目保理及小贷公司无法承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细分空间。此类企业有鲜易、达实智能、准时达等。
银行: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天然优势,如资金成本低、获客容易、管控资金等,但也有体制、风控、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而其他各类市场主体正在不断抢食供应链金融的“蛋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显得有点“内忧外患”。但我们认为银行仍然是供应链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主力,其他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资金杠杆效益,还得与银行合作,因为银行有资金成本优势;而银行要想实现真正基于供应链/产业链运营的金融服务,也必须依托其他企业深入产业内部。
非银金融机构:以保理公司和小贷公司为核心。目前传统保理公司的发展遇到一些瓶颈,如确权难、IT与数据能力较弱且风控手段较少。较多的保理机构会选择率先进入一个垂直领域,将产品与服务进行绑定,或植入一个具有较好风控技术的平台来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增长。小贷公司的供应链金融强在贷后管理、催收方式多样。
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
从我国主要行业的应收账款规模来看,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业等应收账款累计较高的行业。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涉及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相对数量较多,其次为大宗商品,包括钢铁、有色及农产品等,第三为零售业,第四、第五是供应链金融的传统优势领域:汽车及电子电器。
▲图 供应链金融客户行业分布
物流行业: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已从2015年的7.1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8万亿元,增速8.8%。其中,物流运输企业向货主承运货物时需要向货主缴纳保证金,而且即使是信用好的货主,其支付结算也有60~90天账期;而对承运方,运输完成后凭回单完成剩余部分的支付;由此看来,对承运方较短的支付周期和较长的回款周期,将形成巨额的运输费用的资金缺口期,使物流企业面临运营资金短缺,这些60~90天高质量的应收账款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农业: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主要在畜禽养殖产业链,在饲料企业居于产业链的强势地位,而养殖业资金回笼需要较长时间,资金压力大,一些上游龙头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满足下游养殖业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主业的发展。
零售业:对于零售行业而言,专业市场最为受益,得益于它掌握的大量商户资源。一方面,因互联网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以及实体经济的疲软,商户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少数商户可以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大部分商户只能通过小贷公司、民间融资来筹集资金。而供应链金融则立足于产融结合,为中小商户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专业市场掌握商户的经营信息,并且具有商铺租金、承租权费等抵押手段,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化工行业:塑料行业是最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化工品种,因为其具有1.6万亿元~1.8万亿元的市场空间,产品具备易运输、易储存的特点,市场交易活跃,下游分散且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薄,融资需求大。而塑料行业B2B平台在产业发展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B2B平台也已初具规模。
餐饮行业:目前国内市场有250万家餐饮企业,420万家餐饮门店,1100万家食品分销商,整个餐饮行业有3万亿元营收,其中1万亿元用于食材采购。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供应链具有环节多、运作波动大、效率低的特点。大量餐饮类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无法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筷来财”等一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风控模型和强大的数据系统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进而满足餐饮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风险评分卡
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测模型正在逐步被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所接纳。接受调研的企业中有35%的企业仍在使用基于风控经验的风险评分表,48%的企业已将数据分析引入到风险评估中,17%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进行风险量化。
专家法模型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容易受到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在过往风控建模项目中,邓白氏团队常常遇到下图描述的情况:专家法模型中每一个横坐标分段的逾期概率相差无几,甚至出现评分较好的客户逾期概率反而更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模型能够大幅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不同分段的风险概率区分度高,最好分段的未来逾期概率只有3%左右,最差分段的未来逾期概率高达45%,区分度高更有利于针对不同客户设计不同策略。
▲图 风险评估技术准确度对比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90%的企业均认为征信信息缺失、数据挖掘能力弱、模型评估能力弱三方面制约了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在数据源方面,这些企业可以加强与第三方数据源合作,进一步完善风控数据体系,提升风控能力。在评估能力方面,可以通过招聘、与风险建模咨询公司合作等方式,提升风险建模方面的能力。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受益于主流金融服务的缺席,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及核心企业转型的迫切需求,供应链金融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本次调研中,82%的业内受访企业表示整个供应链金融行业在2017年的景气程度将持续上升。该结果表明大比例的从业者对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持有乐观态度,仅7%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表示不乐观的供应链金融从业者主要来自于供应链公司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图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从供应链金融机构的人员规模来看,超50%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人员规模不到100人,属小微企业范畴,或处于初创期;约30%的受访机构为中型规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员工人数在100~500人;员工人数在500及以上的大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不到20%。从人员扩张趋势看,近9成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表示在未来三个月有招聘新员工的计划。该结果表明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预期表示看好,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正在逐步加剧,获客和风控将成为供应链金融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从企业需求角度来看,中国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达到16万亿元,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主要面对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总应收账款规模已超过6万亿元。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融资难问题是一直以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有进一步恶化的状况;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12.8万亿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成为了当今推动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当今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走向看,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五个趋势。
1.加剧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整合。从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来看,目前经历了从传统的业务型供应链向协调、整合型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初期阶段是银行所推动的以应收账款、动产和预付款为基础的“M+1+N”式的融资业务。而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产业中的企业或信息化服务公司,在把握供应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随着第二阶段供应链服务与运营的逐步成熟和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渐从“链”式进化到“网”式,即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电子供应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电子供应链是通过运用高速通信的网络技术,让虚拟产业集群中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低成本,甚至无代价地加入网络平台,并且任何一个企业与其他参与者协同预测、同步开发和生产,并实现高效配送和精准服务,满足分散动态化的客户需求。因此,虚拟电子供应链实现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高度整合,或者说它成为了众多子平台、子生态的联结平台。
2.产业供应链作为一种生态与金融生态相结合。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行为,更是通过产业与金融有效、有序的结合,一方面实现产业现金流的加速,缩短行业的现金流周期;另一方面也能实现金融的增值和稳健发展。通过产业供应链推动金融生态的打造和发展,也可以运用金融来进一步推进产业供应链生态的壮大。因此,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端的创新,更需要金融端的创新。金融端的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端的主体以及业务生态建设,二是不同规模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体系为例,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省级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民营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定位、渠道和优势,如果相互之间能够基于各自的优势充分合作,就能为产业优化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现金流,不仅可以加速现金流,而且能创造现金流。
3.金融科技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由于供应链的主体具有多样性、活动具有异质性,且没有良好的云平台、云计算,虚拟电子供应链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要真实把握供应链运营规律,有效知晓每个参与主体的行为,就需要建立和发展大数据的能力。针对于资金和资产对应匹配的唯一性和真实性,就需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利用区块链实现分布式记账和资金管理,实现智能合约,同时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做到资金和资产的唯一对应。没有金融科技的支撑,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被解决。
4.防范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能力。供应链金融长远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风险的管控,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估值和信用,这两点如果忽略了,就会产生巨大的金融危机,因此,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是供应链金融的重中之重。风险的防控需要从供应链结构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几个方面入手。结构管理指的是能够有效、合理地设计、建构供应链运营和服务体系,使得各个主体角色清晰、责权明确,同时又能使供应链运营业务实现闭合化、收入自偿化。流程管理指的是整个业务和金融活动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明确,整个业务和金融活动能够实现管理垂直化,同时能够根据流程的状况和要求,协同各类金融机构设计和提供风险缓释手段,实现风控结构化。要素管理则是能对金融产品和业务信息数据做到及时、迅速地获取和分析,真正做到交易信息化,并且能够在全面掌握各主体资信的前提下,通过声誉资产化建立供应链信用体系。
5.协同专业化将成为智慧供应链金融的主题。供应链金融成功实施需要生态中多种形态组织的充分沟通和协同,这些主体除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业务参与方外,还包括三类组织机构。即平台服务商,承担搜集、汇总和整合供应链运营中发生的结构性数据以及其他非结构性数据;风险管理者,根据平台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定制金融产品,服务于特定的产业主体;流动性提供者,提供流动性或资金的主体,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三类机构将其提供的差别化服务发挥到极致,实现高度的专业化,产生协同化。
★ 本文选编自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携手华夏邓白氏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编写的《2017中国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详细内容请在今日头条客户端中搜索关注财资一家查看。
微信号:treasury-westlake
订阅杂志、进读者群,请加财资君微信。关注财资一家,获取更多公司金融、资金管理、现金管理、支付结算、企业理财、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财富管理等方面的原创干货。
评论 (0)